![]() 八面山大熊貓顱骨化石(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湘首現全新世大熊貓化石 【香港中通社三十一日電】近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面山大熊貓化石研究成果登上《古脊椎動物學報》。研究證實,這些大熊貓生活於約二千九百年前。這是大熊貓現生種在湖南的首次發現,將大熊貓在全新世(一萬一千五百年前至現在)中國南部的地理分佈向東擴展到雲貴高原東部邊緣地帶,將其近期的海拔分佈範圍向下擴展到一千二百米。 二○二二年八月,龍山縣八面山一處一百二十米深的岩溶洞穴中發現了一塊大熊貓顱骨、兩塊下頜骨和多塊軀幹骨,經鑒定至少來自三隻大熊貓。這是時隔二十年後,湖南再次發現大熊貓屬化石。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歷時六小時採集,部分化石留存當地,一件頭骨和兩件下頜骨標本被帶回研究。 據《湖南日報》報道,研究團隊核心成員、湖南省化石辦副研究員、省地質博物館研究部部長童光輝參與發掘。他帶回的大熊貓頭骨化石,最大長度達三百一十六毫米,超出現生大熊貓平均值,甚至超過部分巴氏大熊貓頭骨長度,他覺得這可能是特殊種群。後續研究驗證了他的猜想:研究團隊從化石中提取出較完好的線粒體基因組,確認這三隻大熊貓在大熊貓線粒體基因組譜系樹上形成單獨分支,研究團隊將其命名為“八面山大熊貓”。 童光輝表示,從地理角度分析,八面山大熊貓或與四川種群存在近緣關係,但其骨骼形態特徵更趨近甘肅種群。 “這批大熊貓化石古基因保存良好,我們計劃對留存龍山的化石展開合作研究,若能獲取八面山大熊貓全基因組,也許能揭開八面山大熊貓與現生大熊貓的基因關聯之謎。”童光輝說。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