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昨日在福建石獅蚶江鎮開幕。參與者在海上潑水。(中新社) 閩台端午對渡海上潑水祈福 【中新社福建石獅卅一日電】正值五月初五端午節,五月卅一日晌午時分,福建省石獅市蚶江古渡頭人聲鼎沸,兩岸萬餘民眾齊聚於此,共同參與中國獨一無二的端午民俗——閩台對渡、海上潑水。 國家非遺擴展項目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海口,蚶江自明清時期與百里相望的台灣鹿港開通對渡航線,兩岸同胞從此船來人往、互通有無,商貿、文化交流盛極一時,海上潑水的閩台對渡文化習俗也應運而生、日漸繁盛。二○一一年,端午節(石獅端午閩台對渡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情感交融重要紐帶 以“相約在端午、兩岸一家親”為主題,第十九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於此間開幕,串聯海上潑水、海上捉鴨、龍舟競渡、非遺快閃、兩岸美食等十餘項配套活動,打造海陸聯動式文化盛宴。 在台灣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莊研育看來,一年一度的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不僅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兩岸同胞情感交融的重要紐帶。 台灣老友新朋歡聚 “每年潑水節都能看到台灣鄉親的身影,我們從不缺席。”莊研育介紹道,“此次台灣鹿港參訪團一行三十多人,其中有不少連續多次參加閩台對渡活動的‘老友’,也有第一次來的‘新朋’。” 烈日當空,平靜的海面上數十艘漁船競渡穿梭,船上的人們手持一盆盆海水向周邊船隻的人潑去,瞬時無數水花在空中劃出弧線,以此驅邪消災、祈求吉祥平安,祝願海上航行安全。精彩的“海上潑水”狂歡也點燃了岸上觀眾的熱情。 對渡文化展館揭牌 與此同時,龍舟邀請賽、“海上捉鴨”等民俗活動在距離不遠的海域輪番上演;岸邊,公背婆、舞龍獅等非遺方陣沿街巡遊,燈謎聯猜、攻炮城、美食品鑒等活動豐富多彩,令現場的遊客、觀眾直呼“體驗感十足”。 當天還舉行了閩台對渡文化展示館揭牌儀式。該館面積二百二十平方米,設有“同根同源”、“對渡春秋”、“水潤同心”、“福澤兩岸”、“融合發展”五大主題篇章,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現代展陳技術,生動呈現閩台兩地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與融合發展歷程。 推動傳統民俗傳承 近年來,閩台對渡文化節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不僅引入陸上潑水嘉年華、追光音樂會、燈光秀、無人機表演等新項目,還聯動十里長堤、林鑾渡等景點,形成“傳統狂歡+時尚消費”複合業態,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旅遊競爭力、產業升級驅動力,進一步推動兩岸傳統民俗的傳承。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