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擊春雷直破煙波回 在南灣湖一帶的電燈桿上,掛起不是老鼠箱,而是一些節慶標語:彩色的兩個字:“龍舟”。賽龍舟今天已成為一種體育項目了。黃裳的《減字木蘭花》這詞牌便寫了〈競渡〉這闋詞: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端午賽龍舟,是我國民間特有的傳統風俗,十分流行。作者憑着靈敏的藝術眼光,在《減字木蘭花》的“紅旗高舉”一詞中,描繪了宋人端午競渡的盛況,詞的上片寫群舟競渡的情景。比賽伊始,“紅旗高舉,飛出楊柳渚”。其中,船頭紅旗高舉,弦旁綠柳分絲。這樣的顏色,確是賞心悅目;碧波“飛”梭,動,能令人迴腸盪氣,痛快淋漓。示舟以“飛”字,形象地展現了群舟競發的實況。緊而接之,龍舟上的鼓手更奮力擊鼓為各自助威,在春雷滾動般的鼓聲中,賽船猶如離弦驚箭,翔水紅鯉,破浪騰波,擊起漫天水霧……這是陳年高對〈競渡〉這闋詞的品評。 中國人傳統的觀念,龍是天子的象徵,那麼龍舟就是天子所乘的船。《文選 · 陸機 · 演連珠》:“衝波安流,則龍舟不能以漂。”淮南子曰:“龍舟鷁首”。天子之乘。《隋書 · 煬帝紀上》:“上御龍舟,幸江都。”這的確是一種“運動”,不過運動的是被奴役的百姓,使他們成為縴夫(拉船的役夫)。《福惠全書 · 郵政部 · 船夫車驢》:“其小差縴夫,例係沿途地方撥換。”這樣的“龍舟”勞民傷財,為“龍”而作縴夫,如此“龍舟”,吾不欲觀之矣。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