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傳統到現代》 作 者:金耀基 出 版 社: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3年3月 洞察中國現代化之路 二〇二三年,香港中華書局出版了金耀基院士的《從傳統到現代》。此書上卷《中國的現代化》與一九六六年首次在台灣出版、一九九九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的版本篇章相同,但增加了導言與三篇附錄;下卷《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收錄論文十餘篇,其中部分篇章曾收錄於金先生其他著作。正如金先生所言,“‘中國的現代化’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講的都是‘從傳統到現代’的中國百七十年的大歷史故事”。筆者在研讀多個版本後,對金先生闡明的中國現代化路徑有了清晰認識。 在導言中,金先生提出中國文明轉型的三個層次,即器物技能、制度、思想行為層次的現代化;指出中國現代化的三個主旋律是從農業社會經濟到工業社會經濟、從帝制君主到共和民主、從經學到科學的範式之變;還闡述中國現代文明秩序涵蓋有社會公義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文明秩序、彰顯共和民主的政治秩序、具有理性精神且兼有真善美三範疇的學術文化秩序,簡明概括出中國現代化的內涵。 上卷包含四篇論文。《中國的傳統社會》以現代視角剖析古典中國的價值系統、社會結構與人格形式。金先生列舉中外人士對中國傳統社會的看法,如羅素認為中國文化有三大特徵,梁漱溟稱百年前的中國社會盤旋不進等,但金先生對梁漱溟部分觀點持保留意見,他從多方面詳細剖析中國傳統社會,指出其造成的一系列文化特色,並感嘆中國傳統文化如北風中的燭光。《巨變中的中國》用雙元觀念歸納中國轉型期的巨變,並從經濟制度、社會結構、溝通網、符號系統四個方面展開思考,揭示轉型期社會的特徵,讓讀者對當代中國社會現象不再迷惘。《現代與現代化》分析現代與現代化的內涵,指出“當代”與“現代”所指不同,闡述現代化過程中的價值判斷,提出中國現代化需解消“種族中心的困窘”。《中國的現代化》將中國本土運動目標歸納為四類,再度強調中國文明轉型的三個層次,指出中國現代化的重大意義,並提出推進現代化的步驟,強調現代化是中國唯一的出路。 下卷《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所收論文議題廣泛。筆者用關鍵字歸類,發現“中國”是貫穿多篇的高頻關鍵字,相關論文客觀承認西方現代化的勝利,探討中國社會特點及民主發展等問題。“東亞”、“亞洲”篇讚揚日本與亞洲“四小龍”在現代化特別是經濟發展上的成就,指出傳統在現代化過程中的轉化作用,認為東亞現代化證實了多元文明論。“大學”篇指出現代大學對中國現代化的巨大動能,強調大學是為締建中國現代文明提供知識與人才的重地。 金耀基院士畢生以研究中國現代化與中國現代性為志業,發表大量相關理論著述。上卷剖析中國傳統社會與轉型期社會的問題,切望中國參與到現代世界社會中;下卷以大量例證和理論指出中國現代化的途徑,強調法治的重要性,再次提出中國現代化的終極願景。全書體現出金先生作為社會學家的良苦用心、殷切期待、高度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 金先生的理論著作筆下飽蘸情感,理性兼得文采,遠離晦澀。反覆通讀《從傳統到現代》上下卷,筆者對中國現代化的內涵、實現現代化願景的路徑有了清晰認識,且充滿期待。此書無疑為我們理解中國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珍貴的視角與深刻的見解,值得深入研讀。 長 北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