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婦聯冀共建兒童友好型城市 加強特殊需要兒童支援



 【特訊】今日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兒童是社會的未來,立法議員、婦聯總會副會長黃潔貞及副理事長、婦女及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呂綺穎向祝願全澳兒童「六一國際兒童節」快樂。她們表示在特區政府的重視和社會推動下,本澳各項與保護兒童成長的政策持續優化,致力落實《兒童權利公約》重點保障的權利,加強兒童普法教育,鼓勵兒童參與社會和表達意見,以及與社團合作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為孩子構築更和諧友好的成長環境。


 黃潔貞十分肯定特區政府持續更新各項支持與保護兒童成長的政策,致力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及編製《澳門特區行政區兒童政策現況》,以六大領域涵蓋本澳兒童權利的各方面所需,保障他們的健康、教育、生存和發展,工作亦得到社會的認同。她認為隨本澳社會發展,未來宜從城市總體規劃角度,多從兒童的實際需要出發,打造更適合兒童成長所需的城市建設。


 另外,呂綺穎引述數據,過去十年間本澳學校融合生人數增長超過三倍,並平均每年二百人左右持續上升。為此,特區政府亦尤為關注特殊兒童群體的需要,相關部門已積極加大特殊兒童的相關服務,通過跨部門合作構建跨學科、跨專業的團隊提供早療服務及學習支援。但隨著特殊兒童數目呈持續增長趨勢,部份家長會向社團反映,現時治療服務輪候時間長,其中次緊急個案需輪候三至九周,他們只好自費到私營機構接受治療服務,以更好把握「黃金介入期」治療。同時,家長們亦因需要全天候照顧小孩,經常會感到身心疲憊而求助。


 為此,黃潔貞及呂綺穎提出以下建議:一.持續研究編製適宜澳門的兒童發展綱要,構建「政、社、校」的共融體系共建有利兒童發展的社會;二.積極規劃及優化各區兒童遊樂設施,為兒童成長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三.積極完善早療服務體系,例如增加外判治療服務或研究設立專項補貼項目,分流他們到私營機構治療,增加治療頻率和縮短治療時間;四.吸納更多治療師,提升「及早識別、及早介入」的診斷成效;五.透過補助或擴大現行照顧者津貼對象及金額,增加特殊兒童照顧者支援站點,讓照顧者有需要時可以「喘息」,更好地緩解相關家庭的經濟與照顧壓力。◇

30

鮮花
24

握手
31

雷人
100

路過
2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