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精準施策與民生關懷的平衡

    精準施策與民生關懷的平衡



    澳門特區政府二○二五年現金分享計劃的推出,標誌着“普惠性”社會福利政策向更“精準化”轉型。這一調整不僅回應社會對財政資源合理分配的期待,更通過制度創新平衡民生保障與城市發展的雙重需求,爲“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社會治理提供鮮活樣本。

    政策升級:從“大水漫灌”到“精準實施”

    此次改革的核心亮點在於新增的“在澳一百八十三日”居住要求。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二○二四年持有居民身份證但長期離澳人口超十萬,這部分群體雖名義上保有居民身份,卻有可能與本地經濟活動脫節。新政策通過設置居住門檻,將有限資源集中投向真正參與城市建設的人群,使每筆款項都能轉化爲本地消費動能。

    豁免條款的設計更彰顯政策溫度:未滿廿二歲且父母符合資格的未成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不受居住限制,體現對弱勢群體的兜底保障。這種“原則性與靈活性統一”的制度設計,既維護財政紀律,又守護社會公平正義。

    社會效益:凝聚共識與共克時艱的再建構

    現金分享款項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短期內能有效刺激消費,帶動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發展,被視為政府與居民分享經濟成果的舉措,能提升居民對政府的信心和幸福感。

    現金分享的實施,也反映政府重視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執政思路。 在財政盈餘收窄的背景下,政策堅持向居民派發現金而非削減福利,傳遞出“與民共度時艱”的治理理念。

    張永春司長強調“款項用於真正與澳門緊密聯繫的人”,實質是重塑“權利——責任”對等的公民意識——享受福利需以參與城市建設爲前提。這種價值導向,對培育公民責任感具有深遠意義。

    從更宏觀視角看,通過將跨境工作、橫琴居住等情形納入認定範圍,既保障澳門居民在大灣區發展的合法權益,又強化國家認同。當青年在橫琴創業時可同步累積在澳居住天數,實質是構建琴澳一體發展與個人福祉提升的良性互動機制。

    治理創新:制度彈性與執行剛性的平衡藝術

    政策在技術層面的精細化設計值得稱道。通過“八類離澳情形”認定機制(如大灣區工作、跨境就醫等),既避免對特殊群體的“誤傷”,又防止制度漏洞。參考《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審核經驗,建立“虛假申報追責”條款,使騙領風險降至最低。這種“前端放寬、後端收緊”的治理智慧,既保障政策包容性,又維護制度的公信力。

    聲請發放與自動發放機制的優化同樣亮眼。通過“一戶通”平台實現資格核驗與資金發放全流程數字化,這種“數據聯通代替居民跑腿”的改革,正是澳門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生動實踐。

    綜上,澳門現金分享計劃的升級,是福利制度的自我革新。通過精準施策、技術賦能與價值引導的“三維驅動”,實現“有限資源創造最大民生價值”的治理目標。政策成功破解資源分配效率與社會公平的難題,為全球城市治理貢獻“澳門智慧”。未來,隨着政策工具的持續迭代,澳門或將成為“後福利時代”的治理典範。



    澳門學者同盟監事長  李  略



100

鮮花
98

握手
56

雷人
32

路過
7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