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天 灸”通過辛溫藥物貼敷特定穴位 順應天時健康之道 中醫夏季養生與三伏天灸 夏季是自然界陽氣最盛的季節,也是人體調養的關鍵時期。中醫講究“天人相應”,認為此時應順應時節特點,通過科學調理達到“治未病”的目的。其中,“三伏天灸”作為傳統療法的代表,與夏季養生理念完美契合,成為預防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手段。 一、夏季養生核心:養陽護心 順應自然 《黃帝內經》指出“春夏養陽”,夏季陽氣升發,人體的氣血運行旺盛,但暑熱易耗氣傷津,因此養生需注重固護陽氣、調節心神。 飲食調養宜清淡利濕、健脾養心——推薦食材有綠豆、赤小豆、冬瓜、苦瓜等清熱利濕;蓮子、山藥、薏米健脾益氣;適量食用生薑、蔥蒜以溫中散寒。養生茶飲推薦如酸梅湯、薄荷菊花茶等清熱解暑、斂陽止汗;藥膳推薦如黃芪燉雞湯、茯苓薏米粥、蓮子百合羹等健脾益氣、清心安神。同時,慎食生冷瓜果、冰鎮飲品,易損傷脾胃陽氣,油膩辛辣之物助濕生熱,應盡量避免。 起居有常須避暑有道、適度出汗——作息應遵循“夜臥早起”的原則(不過晚上十一點入睡);避免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適當出汗排濕;適當運動(如散步、八段錦)促進排汗;日常可靜坐、冥想等;午間小憩三十分鐘以養心神,保持心態平和,避免煩躁動怒。 二、三伏天灸: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機 “三伏天灸”是中醫特色療法,利用夏季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通過辛溫藥物貼敷特定穴位,達到溫陽散寒、扶正固本的效果,尤其適合虛寒體質者。適應症如下: 呼吸系統: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反覆感冒; 消化系統:虛寒性胃痛、慢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 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炎; 婦科疾病:宮寒痛經、產後體虛怕冷; 亞健康狀態:手腳冰涼、易疲勞、免疫力低下。 溫馨提示:夏季養生需因人而異,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孕婦及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方案。讓我們抓住三伏天的養生時機,為新的一年奠定堅實的健康基礎。 鏡湖醫院中醫科 冼慧雯 中醫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