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拿大多倫多北約克拉士民廣場,一場開放式的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吸引大批民眾。(中新社) ![]() 在加拿大一場亞裔傳統月慶祝活動中,香港風味的雞蛋仔攤檔吸引食客駐足消費。(中新社) 美加慶祝“亞裔月” 五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和加拿大亞裔傳統月,兩國一系列慶祝活動相繼登場。從書本電影裡的文化呈現,到飲食空間中的風味傳遞;從族群內部的狂歡盛宴,到跨族際的互動交流,亞太裔的影響力在持續擴散。 多元活動深化對話 五月,美中餐飲業聯合會主席胡曉軍參加了多場慶祝活動,並在芝加哥參與舉辦“亞太裔傳統月”慶典。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多彩活動不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深化族群對話、促進代際融合的平台。 胡曉軍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亞太裔人士走上政壇、媒體、藝術、科技和企業界的重要崗位,打破了“沉默族群”的形象,推動了主流社會對亞太裔貢獻的認知。 在加拿大,亞裔傳統文化美食節、京劇晚會、亞裔藝術展、圖書展、民樂音樂會、書法展等活動均於五月登場。 加中友誼促進會會長朱九如在接受電話採訪時稱,在加拿大,英文省份的民眾對亞裔文化認知更深,法文省份的了解相對較少。以魁北克省為例,部分本地人對亞裔歷史知之甚少,可見舉行活動及宣傳的必要性。 華工作出巨大貢獻 朱九如提到,今年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成一百四十周年。一八八五年,太平洋鐵路最後一顆道釘被敲入枕木,橫跨加拿大的鐵路大動脈正式貫通。華工在鐵路建設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他們於懸崖絕壁上開山、鑿石、舖鐵軌,甚至將自己裝進籃子,掛在岩石上鑽孔、安裝炸藥、點火。有學者稱,每一英里鐵路下面,就埋有一位華工的屍骨。 “這是亞裔參與住在國建設的見證,社會各界要認識到,亞裔一直是住在國發展的重要參與者。”朱九如告訴記者,她想通過文化活動發聲,展現亞裔和平、友誼、友善的形象及積極融入社會的態度,也強調加拿大所倡導的多元文化平等原則。 今年五月,加中友誼促進會以“五月的鮮花”為主題策劃系列活動,不僅上演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文藝節目,還在當地公園開設文化攤位,展示中國抗戰史實及張純如、白求恩等人的書籍。 精研史料增說服力 五月,全美中文學校協會前會長倪小鵬在富蘭克林大學開設亞太裔傳統月的講座。他接受電話採訪告訴記者,亞太裔傳統月定在五月,與日本移民赴美及華工修建太平洋鐵路兩大歷史事件相關,旨在紀念亞太裔對美國的貢獻。目前該節日在非亞太裔群體中知曉率低,且多為泛泛了解,反映出亞太裔文化傳播的不足。 關於歷史教育,倪小鵬提到,美國教材中對亞太裔歷史雖有零星提及,但未系統呈現。近年來,部分州推動亞太裔歷史進課堂立法,雖有不少州響應,但教材編寫、審核周期較長,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倪小鵬說,推廣亞太裔文化需要鼓勵更多人參與社區教材的編寫與講座,以故事性叙事增強文化連接,還需要推進基礎性歷史研究,由學者系統整理文獻資料、文物與信件,形成權威研究成果,增強亞太裔叙事的說服力。 (北京三十日電)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