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需要寫作嗎? 三年一小溝,五年一大溝,十年一鴻溝。時代不同,即使身處在同一空間,所接觸的知識與工具,也可能天壤之別。 前天在社群討論區看到一則提問,內容大意是“無法想像不用AI做功課”。當時我一邊翻看留言,一邊回想自己的學習經歷。在大學以前,從沒想過做功課可以使用AI幫忙。小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看不懂的題目,通常是查字典或請教大人。後來互聯網普及,很多資料都可以透過搜尋引擎得出答案。然而,我的學習習慣仍停留在“遇事不懂就Google一下”的階段,直到去年重拾書包,才真正體會到“AI時代的學習”。Z世代的同學早已熟練操作各種AI工具,無論是整理筆記、翻譯文本,還是撰寫報告的大綱與細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讓我看得嘖嘖稱奇。回想最初我只是把ChatGPT當作聊天機械人,偶爾問些趣味問題,實在令人見笑。 既然AI的力量如此強大,我不禁反思:如果吸收知識和輸出觀點能夠交由AI代勞,為甚麼我們仍要學習?似乎只要略懂輸入指令,答案就會自動浮現。不過,實際操作幾次過後,我發現要學會問對問題,遠比想像中困難。尤其在查詢技術性內容時,若問題過於籠統,AI的回應往往模糊不清,甚至錯漏百出。因此,使用者需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從中篩選出有用的資訊,捨棄不合邏輯的內容。此外,很多老師可以一眼辨別出文章是出自AI之手,還是學生親筆撰寫。若然能夠玩弄AI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反覆微調指令,再自己加入潤色修訂,以假亂真也並非不可能。 AI確實改變了我們學習和寫作的方式,但真正重要的,不是“會不會寫”,而是能不能寫出只有你才寫得出的那一段。 櫻 花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