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派錢 釋疑惠民 千呼萬喚的本年度現金分享計劃終於出台,七月十五日起發放,新增過去一年身處澳門至少一百八十三日的條件,乃○八年澳門開始派錢以來,首次為這項普惠福利增設實質性門檻。完善現金分享呼聲不斷,是次延續分享理念的基礎上,更注重精準與公平,彰顯政府直面困難、改革政策的決心。 現金分享連續發放十七年,由當初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應對金融海嘯的衝擊,至近年在疫情期間紓困,在緩解生活壓力、應對經濟危機等發揮重要作用,是具澳門特色的財富二次分配方式。“派錢”操作簡單,持澳門身份證者人人有份,皆大歡喜,然幾乎伴隨計劃誕生一刻,應否不論與本地社區親或疏皆有份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 今年以來,旅遊服務業消費、財政稅收等數據不太樂觀,反映澳門再非躺着也日進萬金。當今全球政治經濟充滿不確定性,澳門難獨善其身,經濟轉型攻堅克難,稅基依然狹窄,剛性開支持續攀升,要警惕寅吃卯糧,煞住奢侈浪費,更要正視財政結構長期失衡。政府曾表示,若博彩稅收每月低於一百五十億元,將面臨財政赤字的風險。全社會有必要居安思危,保障財政穩健及經濟民生的可持續發展。是次政策調整,確保現金分享真正惠及長期在澳門生活、對澳門發展作貢獻的居民,讓資源更好用於刀刃上,冀能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誠然,誰也不想“自己的乳酪被搬走”,社會必有不同意見。綜觀不少地方的福利政策,都設有居住時間的限制,本澳央積金注資亦有留澳天數的要求,絕非新鮮事,現時現金分享亦設定了豁免和聲請機制,門檻不算高。政府宜密切留意執行情況,釋除居民的疑慮,持續聽取民意、完善操作、簡化聲請及加快程序,針對特殊情況者酌情處理,及時解決問題,確保順利推行。 政府宜讓社會看到政策調整的成效,將節省的財政資源透明化,向社會交代資源重新配置情況,不斷完善福利政策,保障民生工作精準高效到位,切實提升居民福祉。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