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度關注天問二號 據新華社北京消息: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二十九日凌晨成功發射,國際航天專家紛紛予以高度評價。 俄羅斯航天歷史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 · 熱列茲尼亞科夫說,天問二號探測器拓展人類研究太陽系天體的能力。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執行主任理查德 · 德 · 格里斯說,此前日本、美國進行過小行星採樣,不過中國的天問二號還將前往主帶彗星311P,如果成功,將成為第一個進行這樣的小行星探測取樣和彗星探測“雙重任務”的國家。 天問二號是中國行星探測工程的最新進展,此前天問一號已成功探測火星。英國科學博物館太空部門負責人莉比 · 傑克遜說,中國在天問一號任務中已經取得成果,將一輛火星車送往火星。多國專家表示“天問”系列任務展示了中國在行星探測方面的技術能力。熱列茲尼亞科夫評論,中國的這一太空探索計劃證明了其空間技術發展水平,中國的太空計劃雄心勃勃,實施天問二號任務是中國太陽系天體研究計劃的一個階段。法國達索航空項目負責人菲利普·古埃說,天問二號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深空探測方面的能力。 任務極具挑戰性 “天問二號任務非常具有挑戰性。”莉比 · 傑克遜說,“如果中國取得成功,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會着迷,並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感興趣。” 熱列茲尼亞科夫指出,在這類太空研究方面與中國合作讓人非常感興趣。在行星探測相關領域,蘇聯時期曾用織女星一號、二號探測器對金星和哈雷彗星實施過探測考察。關於同中國開展太空合作,相關領域人士已討論了很多。 “國際合作將使全球科研受益。”德 · 格里斯作為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北京分部負責人,正積極推動國際科學界在行星探測領域的交流合作,以期共同拓展太陽系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他對相關領域的中澳合作充滿期待。 塞內加爾通訊社前總編謝赫 · 恩迪亞耶說,非洲年輕一代對太空探索抱有濃厚興趣,但信息資源和教育內容相對匱乏,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將像天問二號這樣鼓舞人心的故事傳遞給更多人,讓更多非洲青年看到科技的力量與未來的可能。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