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陳佩欣播澳門非遺文化好評



畢業後,陳佩欣繼續深耕古箏創作與演奏。

《陳佩欣古箏碩士畢業音樂會》圓滿舉行

陳佩欣新作傳承澳門非遺文化

陳佩欣感激指導老師蘇暢悉心栽培

    碩士畢業音樂會北京舉行



    陳佩欣播澳門非遺文化好評



    本地青年古箏演奏家兼作曲家陳佩欣的《陳佩欣古箏碩士畢業音樂會》,早前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圓滿舉行,好評如潮。音樂會上,陳佩欣特別首演兩首具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水南音”元素的原創作品《譬如朝露》與《地水長序》,展現傳統與創新的交融。



    關於這場音樂會,陳佩欣坦言心情複雜而充滿感慨。與過往演出不同,此次她不僅是演奏者,更身兼創作者與策劃者,尤其兩首新作融入澳門“地水南音”元素,賦予音樂會更深層的文化意義。陳佩欣說:“這不僅是碩士階段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的開端,更承載了我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責任。”

    陳佩欣表示是次音樂會的曲目匯聚多元文化視角,其中《譬如朝露》由同學楊燁菲創作,以電子音樂結合古箏,敘述地水南音的發展史。陳佩欣解釋,該作品透過聲響交錯,呈現創作者對南音的個人記憶與情感信仰,不再是單純的表達,而是文化與自我的融合。另一首,由陳佩欣創作的《地水長序》則從音響實驗出發,探索南音的現代表達。陳佩欣更打破古箏傳統演奏習慣,運用不同音律進行聲響對位,賦予聽眾全新的聆聽體驗。此外,音樂會還演繹了描繪上海城市節奏的《時代》、詩意盎然的《楓橋夜泊》,以及粵樂經典《連環扣》,展現中國傳統音樂的豐富面貌。

    回顧碩士生涯,陳佩欣表示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將創作視為文化對話”。她坦言,這段歷程讓她重新審視自己與音樂的關係,並意識到身為澳門音樂人的責任:“挖掘本土文化聲音,以當代手法讓它登上更廣闊的舞台。”這種文化自覺不僅深化了她的藝術視野,也強化了她對自身身份的認同。

    畢業後,陳佩欣計劃繼續深耕古箏創作與演奏,探索其當代表達方式的可能性,並推動跨媒介合作項目。她說:“我希望成為一座橋樑,連結傳統與現代、地方與世界,讓古箏藝術觸及更多年輕與國際觀眾。”她強調,未來將在教育、演出與文化傳承領域持續努力,為這門古老藝術注入新活力。



    文:車點心



50

鮮花
45

握手
2

雷人
99

路過
7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