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舞法多》 《擊舞法多》—— 一場顛覆傳統的藝術狂歡 在當代藝術表演日益同質化的今天,澳門藝術節《擊舞法多》以其獨特的創意和驚人的表現力,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革新。這場由祖拿斯與蘭德共同發起的演出,不僅重新詮釋了葡萄牙傳統藝術形式,更以大膽的跨界融合挑戰了觀眾的審美期待。 演出伊始,四位樂手手持結他圍圈演奏的場景,就為整場表演奠定了神秘而富有儀式感的基調。燈光投射下,這個音樂圈彷彿變成了遠古部落的篝火集會,而隨後五位舞者的加入,則徹底打破了傳統法多表演的框架。他們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和豐富的面部表情,將踢踏舞的節奏感與法多的抒情性奇妙地糅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前所未見的表演形式。 這場演出的真正魅力在於其不可預測性。演員們時而模仿鳥獸鳴叫,時而將樂器幻化為戲劇道具,甚至展現出近乎癲狂的表演狀態。這種看似隨性的編排實則蘊含着精妙的設計,九位全能的表演者用他們精湛的唱、彈、跳技藝,將每個看似荒誕的片段都轉化為令人拍案叫絕的藝術瞬間。就連調音這樣的技術環節,也被巧妙地融入表演,成為整場演出的有機組成部分。 舞台設計同樣耐人尋味。那個由黑色氣球組成的十字架和六條光柱構成的神殿,為演出增添了強烈的象徵意味。當演員們以近乎儀式化的方式演繹着排隊、受罰、獻祭等場景時,舞台變成了一個充滿隱喻的空間。氣球被刺破的瞬間,彷彿某種桎梏被打破,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擊舞法多》最成功之處,在於它既扎根於傳統,又敢於突破常規。演出沒有停留在對法多形式的簡單再現,而是通過舞蹈、音樂、戲劇的多維融合,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語言。這種創新不是對傳統的背叛,而是對傳統最深刻的致敬——讓古老的藝術在當代語境中重獲新生。正如所有偉大的藝術作品一樣,《擊舞法多》邀請每位觀眾參與解讀,在歡笑與思考中完成這場獨特的藝術對話。 潘君保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