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彩虹路美術課激發學子創造力



嘉賓主持“希望工程快樂美術教室”揭牌儀式留影

“彩虹路”一行參觀光明山鎮中心小學

參與美術課程學生持作品與嘉賓合影

藝術家悉心指導學生

    遼寧學校希望工程快樂美術教室揭牌



    彩虹路美術課激發學子創造力



    由國家民委港澳台辦公室、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澳門美術協會及大連民族大學主辦,二○二五年“彩虹路——民族地區青少年藝術教育公益行”今日繼續在遼寧支教行程。澳門青年美術協會藝術家們走進行程中第二所支教學校,帶來“海底‘手’尋”創意美術課,透過藝術與自然的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

    (遼寧廿八日電)



    藝術結合無限創意

    一行今日上午九時抵達遼寧莊河光明山鎮中心小學,參觀校園後舉行“希望工程快樂美術教室”揭牌儀式。隨後進行美術課,由澳門青年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方惠萍、副秘書長盧紹儀主持,以手勢為媒介,引導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奇妙景觀,透過趣味互動與藝術創作激發學生的創意與想像。

    課堂以暖身小遊戲拉開序幕,學生們透過觀察雙手不同手勢形狀,展開聯想,將手指的彎曲、伸展與海洋生物或環境結合。學生自由擺出手勢,透過從不同視角觀察手勢輪廓,使用丙烯筆拓印形狀將其延伸為完整的海底動物,將抽象聯想轉化為生動畫面,過程歡快。

    教材引起學生共鳴

    方惠萍認為,美術教育並非只重視描繪技巧的傳承,亦能提升創意培養。“海底‘手’尋”安排互動小遊戲,目的讓孩子放鬆並引導他們聯想,透過創作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很高興學生們對安排感到新鮮,也很投入創作。今年第三次參與“彩虹路”支教,每一次為“彩虹路”準備教材,都會先進行關於當地的資料蒐集,讓孩子在學習時更有共鳴,因此每一次教學都是一種學習。其最期待的是和當地美術教師傾談交流,大家分享孩子學習情況與教學問題,真正能促進美術教育。

    盧紹儀表示,此次帶給孩子們的課程有別於傳統美術課中臨摹既定圖示的模式,更注重從遊戲互動、生活細節激發創造力,當孩子們發現自己的手掌能聯想成珊瑚礁、貝殼、海藻、海龜等,孩子們能理解藝術源於觀察與聯想。藝術家與學生共同探索,以提問引導思維,孩子們則用童稚視角將日常動作與海洋生態連結,過程有趣。

    盧紹儀期待未來持續推動“無標準答案”的美術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自信地展示自己獨特的作品。



    本報記者  高嘉灝  報道



3

鮮花
35

握手
20

雷人
42

路過
1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