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起)鄉志雄、梁美霞及張女士受訪。 ![]() ![]() 新技術只在患者頸部兩側留下小切口 鏡湖新技術治阿爾茨海默病 【澳門日報消息】鏡湖醫院此前引入新技術,成功開展本澳首例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至今以此微創手術先後為兩名五十八歲及七十八歲本地女患者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症),兩人術後情況理想,生活品質有改善。 鏡湖醫院副主任顧問醫生鄉志雄、住院醫生梁美霞昨日下午三時在鏡湖醫院向傳媒介紹,早前鏡湖醫院開展全澳首例利用頸深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首名女患者係五十八歲的張女士,她因記憶力進行期下降兩年、加重半年來診。從兩年前開始頻繁工作上出錯及記憶力下降,近半年病情進展到外出後無法自行找到回家的路,對自己正在進食的食物都無法認知名字。 引流腦內“毒”蛋白 經過詳細評估病情,該院神經外科團隊,在反覆討論並與患者家屬耐心溝通後,團隊最終決定利用前沿治療方法——頸深淋巴靜脈吻合術(LVA),藉此手術來改善病人腦內淋巴中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有毒”蛋白的引流,從而改善症狀,減緩病情進展。 手術中,醫生只需要在病人的兩側頸部做一個四厘米皮膚小切口,利用超高倍顯微鏡螢光顯影技術對頸部淋巴管和淋巴結進行顯影定位和游離。將直徑只有○點一至○點六毫米粗細的淋巴管與靜脈進行精準吻合。吻合後利用螢光造影證實淋巴管內的淋巴液通暢引流至靜脈內。這項手術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尤其是在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的情況下,給患者帶來新希望。手術費用約三至四萬澳門元。 關鍵早發現早治療 醫生並提醒,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症是關鍵,如家中老人出現頻繁遺忘、性格改變、生活能力下降等症狀,家人應多加留意,盡早諮詢醫生意見。 張女士於本年四月十二日完成手術,術後早期臨床症狀已得到明顯改善,認知評分方面從手術前的八分,術後一周後提升至十二分,而且出院後兩周,能獨自從家中到鏡湖醫院門診複診,並成功安全歸家。在術後一個月,已返回工作崗位。據其同事反映,病人術後工作能力較手術前有明顯提升,手術的效果令人十分鼓舞。她表示感謝醫生團隊的付出,同事及公司的支持和鼓勵。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