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餃皇后》勵志溫馨 ![]() 劉偉強 對臧健和故事 感受頗深 ![]() 惠英紅演出的“紅姐” 自尊自愛 ![]() 片中臧健和(馬麗飾)舉刀護女 一碗水餃煮出人生百味 ——談《水餃皇后》 於“五 · 一”檔期上映的《水餃皇后》由劉偉強執導,馬麗、惠英紅、朱亞文等演出,改編自山東姑娘臧健和開創“灣仔碼頭”的故事。從獨自帶女、身無分文的外地人,到成為本地知名品牌的企業家,臧健和(馬麗飾)努力奮鬥形象呼應了“勞動節”這一節日主題,全片讓人感受到久違的力量與綿綿不斷的溫情。 水餃的隱喻 《水餃皇后》最初“水餃”的出場,象徵臧健和在山東青島家中,與母親妹妹一起包餃子、吃團圓飯的美好回憶。臧健和吃出了水餃中的硬幣,母親對她說是“壓舌錢”,讓她在丈夫家中多聽婆婆的話,拉出女主角人生的悲情一幕。她帶着兩個女兒離開青島、千里迢迢來到香港尋夫,卻被家婆告知丈夫漢洲已在泰國另娶妻生子。臧健和自尊自愛的性格,不能受此侮辱,帶着女兒毅然出走,在外打拼。 輾轉之下她來到灣仔碼頭擺攤賣水餃。面對人流,她取出了“壓舌錢”,不僅拋棄母輩所代表的封建倫理制度對女性的規訓,更是決定自我的“發聲”方式。她取下的是將女性困限於家庭的制度和傳統妻子的身份局限,為自我身份重新定義,從“被棄婦人”,到讓自己成為當街叫賣的“女老闆”。 “水餃”從象徵家庭美好回憶,變成了支撐她事業發展的根基。那一口滑嫩皮薄餡大的“北京水餃”,為她招徠原對“水餃”陌生的客人、喚起了街頭混混的同情之心、讓警察為之動容,水餃為她“趨吉避凶”。她的事業版圖逐漸擴張,從在灣仔碼頭擺攤檔,到擁有自己的獨立店面和加工廠,到批量製作成冷凍食品輸出國外。這時卻驟聞家鄉母親去世的消息。悼祭母親時,她含淚吃下“水餃”,這幕的水餃代表了情感的溫度、人情的厚度,承載着她與母親之間獨一無二的回憶。然而母親雖然遠去,所留下的祖傳包餃子手藝卻時時刻刻陪伴、庇佑着女兒的生命。 在主線敘事之外,水餃更貫通了臧健和與親友們的人際交往,無論是與房東、租客間歡聚的團圓飯,還是與警察華哥之間的感情交流,都是在一碗水餃、一隻晶瑩剔透的餃子之間傳遞。此片雖有苦情、歧視外地人的片段,然而在市井眾生、煙火萬家的畫面中,讓人感受到時代變化、生活艱苦之中,貧苦人們守望相助的溫情。臧健和作為來港的青島妹子,自然遭受許多白眼。劉偉強執導此片,表示自己以前“由元朗出來香港,經常被人笑牛屎仔,正如臧姑娘初初來到香港都被笑是大陸妹,這歧視經歷都可以是動力,是好勵志的故事”。儘管出於與臧健和的某些交集,讓他感同身受,但劉偉強相較於對壞人的譴責,更着重刻畫女主角奮鬥過程遇到的善意,包租婆的嘴硬心軟、糖水伯的善良照顧、警察華哥對小販的同情和暗自幫忙,社會的人好壞皆有,只有往前看,以感恩的心態感謝遇到的好人,日子才會愈過愈好。 群像精彩的刻畫 導演對人物群像刻畫可見功底深厚,包租婆紅姐(惠英紅飾)在市井摸爬打滾,遭遇三教九流人物,起初對女主角孤身又帶着兩個女兒來租房,自然會警惕,故意立些規矩、警告女主角不要胡搞。然而慢慢對兩個女孩帶有天生的母愛和親近之情,連帶下意識照顧女主角一家,處處偏袒、包容她獨自帶孩的諸多不便。然而紅姐的犀利、成熟與果敢的一面背後,竟坦白透露自己曾經賣身,從自輕自賤、到自尊自愛。惠英紅以純熟演技,成功塑造紅姐這一有所成長、努力肯打拼的立體人物。 其他房客們各有特點,紈絝的上海人金先生、漂亮風情的露絲、保護孩童的租書店先生,交織了爭吵、毆鬥的衝突畫面,也不缺乏互相幫助的溫情時光,濃縮了人情百態的“小”社會。在“大”社會裡,女主擺攤過程更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來去匆匆、一臉疲憊的上班族、有青澀的學生男女,也有見她生意好要來砸場子的混混。然而善惡並非兩立,人性複雜盡現,街邊老大看見臧健和保護女兒的癲狂模樣、舉刀威脅,非但不惱怒,反而微笑陷入深思,感歎道,她跟我老母真的很像!家母喚起他內心柔軟溫情,隨後在嘗過水餃後,減免了一半的保護費,更訂下五百隻水餃送去母親壽宴。 劉偉強曾透露拍攝幕後故事,表示當年臧健和住在電車廠附近,是他童年打滾地方,幼年幫阿媽買菜都可能見過她。似乎她一直與自己“擦身而過”,或許出於對她的尊重,導演對本片女主角的詮釋,沒有編造她的風月情事,也沒有編排遭受男性的“輕薄”與“色情凝視”。臧健和作為女企業家的創業歷程,從未因為“女性”身份,而被影片角色詆毀、或是貶低她的能力與事業成就。片中角色,都笑意盈盈看着她的事業版圖愈來愈成功。與警察華哥的感情,也是點到為止、克制敘述兩人心靈碰撞的潛流、在生活與愛情之間的糾結,最終以她冷靜拒絕華哥移民的請求,又帶着遺憾目送他的離去。並沒有添油加醋描繪她如何被華哥的外表和談吐所吸引,奮不顧身為愛付出的形象,臧健和的女性形象是相當成功、立體的。 氾濫的苦情戲碼 《水餃皇后》評價褒貶不一,包括了對人物行為動機的模糊處理、過於氾濫的苦情戲碼等。誠然電影情節的銜接方面確有不夠流暢的問題,包括前段部分編排女主角的苦情戲碼過多,以至於經常看她痛哭、崩潰,或者是抱着兩個女兒一起哭的畫面。創業過程難免受挫、失敗,但是導演安排的過多哭戲,似乎影響電影的勵志主調,讓觀眾明明看的是溫情,卻看了許多悲情、苦情,更模糊了臧健和為白手起家的女企業家,她內心堅韌與勇氣的人格力量。 電影後段刻畫臧健和擴展水餃事業,畫面讓人眼前一亮,但很快又帶到臧健和為母親哭喪的大段劇情,尤其台詞“他們卡我簽證”、“為甚麼一直卡我”等,台詞不但生硬,更讓人疑惑如果愛母心切,為何不及早處理她的來港簽證,或是乾脆定期回青島探望母親。畢竟作為企業家,來往旅費應該不成問題,卻要在母親去世後才追悔莫及,更抱怨是香港法律制度的問題,在邏輯上便難以自圓,更有強行煽情的意味。 總結而言,《水餃皇后》在刻畫群像、臧健和女企業家形象與整體劇情的敘事和隱喻方面,都可見功底,然而電影難免也有敘事盲點,顧彼不顧此的問題出現。在“五 · 一”勞動節看到此作,仍是一部讓人精神一振,反思人生奮鬥意義、感受到人間溫暖的電影,儘管藝術上略見瑕疵,但能夠給人內心的共鳴與力量感,便是一部好片。 叔山意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