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坊會與文化局現場勘察環境 ![]() 跟進夯土牆安全隱患 ![]() 羅憲新街梯級壁畫脫色 ![]() 梯級壁畫煥然一新 ![]() 了解草堆街步行環境設施 ![]() 沙梨頭舊樓拆卸後保障行人安全 推動基礎建設 搭建溝通橋樑 街總中區辦促優化社區出行 中區十個坊會(三巴門坊會、水荷雀坊會、沙梨頭坊會、果欄六坊會、草六坊會、望廈坊會、提柯街坊會、新橋坊會、新口岸坊會、街坊福利會)和街總中區辦秉承街總“團結坊眾、參與社會、關注民生、服務社群、共建特區”的宗旨,持續關注社區出行環境優化問題,為推動社區基礎建設建言獻策,搭建官民溝通橋樑。 社區老化安全隱患 近年,政府為推行“綠色出行”政策,逐步完善澳門各區出行環境,包括興建行人天橋、行人隧道、加裝天橋升降機等設施,為居民的無障礙出行創設優越條件。隨着社會環境的發展和變遷,澳門中區一帶不少區域因地理環境限制和社區老化等原因,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在出行環境方面亟待優化。 較早前,有居民向中區辦和坊會反映,位於沙梨頭口巷行人梯級處旁邊一幅夯土牆因日久失修和天雨關係發生破裂,大量沙土流失並產生裂縫,存在倒塌風險。由於附近有民居、學校等,不少居民、學生途經附近時都特意繞開夯土牆一側以防發生意外。其後,中區辦聯同三巴門、沙梨頭坊會共同到場跟進了解,並即時透過相關部門聯繫業權人處理,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增遊客深度遊體驗 澳門作為一個旅遊休閒城市,每年訪澳旅客數量眾多,近年雀仔園一帶成為不少遊客拍照打卡的“聖地”,同時有效帶動雀仔園周邊區域社區經濟發展。位於羅憲新街的梯級是澳門現存最長的石級樓梯之一,當局特意將梯級美化吸引遊客打卡,但隨着時間流逝和天氣轉變,梯級壁畫油漆逐漸褪色及變得模糊,影響觀感。為此,中區辦和水荷雀坊會多次邀請及拜訪相關部門,到場勘察了解羅憲新街梯級優化方案,包括增加社區歷史文化底蘊、出行安全、色彩協調度、油漆保養難易程度等探討,力求達到美化社區環境的目的,也能體現出雀仔園社區獨有的文化歷史故事,增加遊客社區深度遊的旅遊體驗。 協調解決外牆剝落 沙梨頭海邊街一帶現存不少殘危樓宇建築,部分樓宇建築建立在車水馬龍的密集區域,潛藏不少社區安全隱患。數年前,沙梨頭海邊街五十號附近一幢舊建築因日久失修發生外牆剝落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事發地點位於道路交界位置,人多車多,而且建築底下剛好是行人過路處,一不小心容易“頭上開花”,因此附近居民途經上址都特意避開慎防中招。後來該建築不時繼續發生外牆剝落及污水滲漏事故,對行人出行安全造成危險。 中區辦和沙梨頭坊會、立法議員等持續跟進有關問題,並多次協調政府相關部門跟進處理,先後解決污水流出街道問題,但舊樓外牆剝落隱患依然存在,要徹底解決隱患,必須找到該建築業權人才能成事,後續經多方協調聯絡成功找到業權人並依照其意願拆卸舊建築,歷經四年多的社區舊建築安全隱患問題終於落下帷幕,保障了社區居民的出行安全。 擴寬路面改善出行 另外,關前街、草堆街一帶因地理環境限制,居民和旅客步行環境十分狹窄,由於附近是新馬路、大三巴一帶旅遊集中地,每逢節假日人流量眾多,導致居民出行受阻。為此中區辦和草六坊會長期關注和了解該區步行環境及設施,並提出改善建議,在不影響行車的基礎上盡可能擴寬行人路面,改善路況。 未來,中區辦和中區坊會將持續透過多渠道收集居民和社區環境優化意見,為完善社區環境配套設施建言獻策。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