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西窗小語)克什米爾是多種宗教信仰交匯地

    克什米爾是多種宗教信仰交匯地



    在印巴分治過程中,除了按宗教族群聚居點劃定國界所造成的異教人口大逃亡及暴力衝突之外,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更成為多場印巴戰爭的主要根源。這也同宗教有關。

    克什米爾地區的民族和宗教成分相當複雜,歷史上,它是多種宗教信仰的交匯地:一世紀左右曾是佛教,尤其大乘佛教兩大學派“中觀派”與“唯識派”的學術中心,是向中亞和中國傳播的橋樑。四至六世紀佛教在克什米爾達鼎盛時期,中國的法顯、玄奘等高僧在《佛國記》與《大唐西域記》中均有記載。十四世紀後伊斯蘭教傳入,佛教開始式微。克什米爾的伊斯蘭教主要為蘇菲派(一個被指是神秘主義的派別)。這片土地亦深受印度教文化影響,九世紀左右,濕婆派哲學體系在此相當盛行。

    據英屬印度一九四一年的資料:克什米爾最多人信奉的宗教為伊斯蘭教,穆斯林佔總人口百分之七十七,其次是印度教徒,佔兩成,佛教徒和錫克教徒僅佔百分之三。可是該王國的上層王室貴族大多是印度教徒,底層平民百姓卻是穆斯林。這種人口結構,成了印巴欲把克什米爾納入自己版圖而多次爆發戰爭的根本原因。

    克什米爾曾先後受(伊斯蘭教)杜蘭尼王朝、(印度教)莫臥兒帝國和錫克帝國統治。它位處交通要道,遂成各方勢力的爭奪焦點。英國撤出印度時,克什米爾由多格拉王朝末代王公辛格統治,他是印度教徒,但領地內大部分居民為伊斯蘭教徒。一九四七年印度獨立時辛格猶豫不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他加入,但他希望保持克什米爾的獨立地位,更希望它能成為“東方的瑞士”,保持中立,遲遲不肯表態加入哪一方。

    (印巴終生敵對的前世今生 · 七)



    沈    實



94

鮮花
64

握手
15

雷人
38

路過
4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