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168”是連我自己也未必可做到的指標,折衷至“1212”吧,每天斷食至少十二小時。我給兒子解釋,腸胃做消化食物工作做得很累,需要時間休息。兒子也接受這簡單易明的道理,但知行總是不易合一,偶爾偷食難免。 睡的時間過多也是長胖的因子。要避免兒子無事便躺床,尤其飯後,我自己無論當天如何累也極力撐着不碰床,老公偶爾犯規也被我叫起身,因為要以身作則。兒子也接受飯後慢踩健身單車二十分鐘的提議,不論減重效果如何,至少延緩飯氣攻心時間。 做家務其實是最好的身心運動。他願意做限定範圍的拖地、抹窗,洗衫晾衫和摺衫,因為完成工作後會得到媽媽舉拇指給like。不出門的日子,就在家裡做一小時踩單車、走步行機及母子同做伸展運動。這間接也帶動了我,每天游泳之外,也做伸展筋骨拍打關節的操練。 如此超健康的生活,都卡在兒子絕不退讓的一周兩次下午茶,逢月曆上列明節日的日子,都少不了上酒家或吃自助餐的環節。下午茶點餐,西多士一個月規定只吃一次,於是他搶着入餅店買葡撻。不要飲料已成外吃基本法,惟天時暑熱,要求一杯雪糕紅豆冰也不給,實在說不過去。體重和肚腩隨外食次數變化,相信也是大多數人的煩惱。 我每天為兒子磅重N次,只能控制到九十一公斤。某次見到八十九點七五,竟然樂了一晩。可這只是曇花一現的美事。唯有安慰自己,不再增重已是成績,守住底線,努力向八字進發。說到底,認知教育才最重要。鼓勵有利健康的行為要編為金句:“生命在於運動”、“睡得好,身體好”、“走路要昂首挺胸”——兒子寒背,因走路只看腳尖。寒背也是需要通過他願意做的運動來對付。 我想,自己健康還可以,體重合標準,大概是兒子煉成的。 (體重管理 · 下) 沈尚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