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排《友誼地久天長》 總排手記 鋼琴伴奏提出在合唱最後一首的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時,舞台全暗,合唱團員則手持蠟燭。原來,她是受了美國電影《魂斷藍橋》的啟發。英國軍官羅伊·克羅寧上校,與芭蕾舞演員瑪拉,在燭光俱樂部跳舞時,演奏《友誼地久天長》的樂隊隊員,就是邊演奏邊先後熄滅燭光,以表示這是送別客人的最後一曲了。 帶着動作表演,並非合唱團的強項!過去都是分幾排荘重地站着。好多年前,在合唱蘇聯歌曲《美妙的遠處》時,曾嘗試在唱到臨末時有個簡單設計。而且,這回用蠟燭以助氣氛的做法,又只能到音樂會前一天的總排時才能操練,如不奏效,會弄巧成拙的。 就在總排時,團員們按照一位女高音的意圖,先是在“往日朋友/怎能相忘/心中能不懷想/童年情境怎能相忘/朋友的情誼長……”時,讓團員分別在唱不同的歌詞間燃起蠟燭;而唱到“舉杯痛飲/歡度時光/朋友的情誼長”時,則全體邊唱邊高舉亮着的蠟燭,以蠟燭寓意酒杯了。沒曾想,這個先前沒跟導演商量而自作的主張,卻得到導演的首肯。在一開始操作時,明顯失誤頻頻,該亮時不亮,不該亮時卻亮……但導演仍然喜形於色,並隨即拍攝視頻供同好欣賞,這就更使團員增強信心,期待熟能生巧!倘若真能達到燃點蠟燭與合唱融為一體,那無疑能使合唱音樂會,一步步地走向高潮。 總排還在繼續!但《友誼地久天長》,還有一個段落仍有明顯瑕疵沒能解決,那是倒數第六小節的開始。第一個音符先是唱得強卻馬上變弱才延長;接着音符爬高後再延長。伴隨着的是鋼琴似華彩的先是十一個音符、後是十二個音符的連音,從低音到高音的快速演奏。一個大休止後,即以甚慢或最慢速度,以最強音合唱“舉杯痛飲……”,但那已是擾人清夢的深夜十一時多了……。(二之二)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