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惜食成習慣 “澳門饑饉”近日落幕,活動吸引逾三萬四千人參與,不僅為非洲飢餓群體提供實質援助,更為澳門社會深刻反思在物質豐裕的今天,如何將“珍惜食物”意識扎根於本地,尤其是青年一代。 根據環保局數據,二三年澳門每日廚餘量高達三百五十公噸,佔城市固體廢物總量近四成,其中餐飲業與家庭浪費各佔一半。統計局調查顯示,澳門青年外食比例達八成二,且普遍“點餐過量”。這種浪費現象與全球飢餓危機形成鮮明對比,凸顯教育與行動的迫切性。 將饑饉議題融入校園無疑是活動亮點之一,未來可將全球糧食危機納入學校通識教育,結合澳門數據如廚餘處理成本、碳足跡等,設計在地化教案。組織學生參觀本地食品回收機構,親身參與食物分發,深化同理心。 饑饉活動意義不在於一時節食,而是喚醒常態化珍惜意識。澳門需正視過度消費文化。政府不妨與社團合作,推動“綠色餐廳認證”,鼓勵商家提供“半份餐點”選項。並設立“社區共享冰箱”,引導居民捐贈未過期餘糧,讓珍惜食物成為生活習慣。 悅 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