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無障設施助建共融社會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部分項目將於十一、十二月在澳門舉行,本地在推動殘疾人體育發展的努力愈加受到關注。體育不僅是競技,更是鼓勵殘疾人士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當前本澳的無障礙設施仍有不足,不僅困擾殘疾人士日常出行,也影響生活質量。 無障礙設施近年雖有提升及改善,例如公共建築、商場及部分交通工具均設有無障礙設施,但整體普及率欠理想。不少舊有建築及公共設施未按照無障礙標準改建或完善,不少行人道平整性等先天不足,設置無障礙設施半桶水,輪椅通行困難,導盲線的鋪設如斷截禾蟲,導致殘疾及視障人士進出困難。即使在新建設施中,無障礙設施的設置也不夠人性化,中看不中用。 雖然公交系統逐漸引入無障礙設施,如無障礙巴士和的士,但實際運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部分巴士的無障礙設施使用頻率不高,殘疾人士候車時間長,無障礙的士供不應求。 本澳應從多個方面着手,提升無障礙設施及交通系統的便利性,加強改造舊有設施,並考慮設立專門的無障礙設施監察機構,定期檢查和評估無障礙設施的使用情況,按實際從用家出發、從細節完善,確保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無障礙交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可以考慮加大投入於殘疾人士主要前往社會場所及體育設施的無障礙公共交通,增加無障礙巴士的數量和運行頻率,甚至在部分主要交通點設置專供殘疾人士使用的接駁交通,確保殘疾人士能夠方便通勤。 無障礙設施和交通的完善,只有透過政府的政策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建立一個無障礙的共融社區,讓殘疾人士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參與體育活動,強健體魄,活躍身心,也有機會讓他們發揮潛能,莊敬自強。隨着殘運會的臨近,這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