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砷以不同型態存在水裡 ![]() 新設備有望用於偏遠地區水質監測 可攜式裝置高效監測水源砷污染 印度理工學院焦特布爾分校的科研團隊研製出一款能快速精確檢測水源砷污染的可擕式設備,為解決威脅人類健康的環境難題提供了一種創新方案。 這款傳感器具有三大優勢:首先是現場即時檢測,無需依賴複雜實驗室設備;其次是檢測結果精准可靠且可重複驗證;最後,其操作簡便,無需專業技術人員即可完成。這項技術有望為低收入地區的水質監測提供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在一些安全飲用水資源匱乏的區域,意義尤為重大。 砷污染被稱為“水中隱形殺手”,即使微量攝入也會引發皮膚癌等疾病。據統計,全球每年因長期砷暴露導致的死亡病例高達四點三萬例。傳統檢測方法,如光譜分析和電化學技術雖靈敏度高,但設備昂貴笨重,操作專業性強,難以惠及最需要監測設備的欠發達地區。新型感測器採用前沿檢測技術,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性能指標:最低檢測濃度達0.90PPb(PPb為十億分比濃度),回應時間僅需三點二秒。 團隊強調,他們在設計感測器時充分考慮到了其可用性,確保即使是偏遠地區的人也能從中受益。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減少死亡人數,預防砷污染引起的嚴重疾病,並為每個人提供更安全的飲用水。 相關論文發表於《納米技術》雜誌。 事實上,有關水源砷的研究,早於二○二三年就曾有法國科家提出,其創造出具有奈米結構的高敏感度銀表面,即使是低濃度的砷也能檢測到。該項檢測技術使用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當含砷分子附着在表面時也會被雷射光擊中,散射後留下可檢測到的痕跡。不過,這項新技術因為採用實心基板,促進光學讀取功能,靈敏度比電子系統要高,而傳統熱蒸發技術不適合現場檢測,因為樣本還需送到實驗室進行預處理。 月 比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