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極右翼反華鬧劇惹關注 隨着下月三日新一屆總統選舉臨近,韓國極右翼分子和部分媒體大肆炒作各種反華議題,甚至不惜捏造事實,煽動民間的反華情緒,直接威脅到在韓中國公民和遊客的安全。 “我在韓國生活了很久,但這種形式的抗議前所未有。”五十多歲、在首爾經營中餐館的老闆擔憂地說,“現在每次上班,我都倍感焦慮。”今年四月,她所在華人社區附近爆發了一場由韓國親美極右翼團體領導的抗議活動,示威者高呼“滾回中國”等種族歧視口號,還手舉韓國和美國國旗。當時,當地一家麻辣燙餐廳一名員工據稱向人群投擲蒸鍋,隨後遭到騷擾,後來被送往醫院。 在韓國主流社交平台上,譴責“中國威脅”或嘲笑“中國遊客肮髒”的帖子在網上瘋傳,這些帖子經常使用種族主義的綽號形容中國人。有調查顯示,二○二二年,八成一的韓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高於二○一五年的六成一。分析人士表示,這種轉變已被政治武器化。 約瑟夫 · 鍾是一名旅居在首爾的中國台灣人。他表示:“有一次,在地鐵上,我正用普通話和媽媽打電話,就被人用力推了一下。那個人甚麼也沒說,但我能感受到他的敵意。” 韓國極右翼分子搞反華鬧劇,核心在於將內部矛盾轉嫁為“外部威脅”。去年底,尹錫悅政府因戒嚴失敗而陷入政治危機後,尹及部分支持者開始大肆炒作“中國介入韓國選舉”的虛假指控。尹錫悅的律師團隊在彈劾庭審中就引用極右翼媒體《天空日報》的謠言,聲稱“駐韓美軍抓捕了九十九名中國間諜”,並借此為戒嚴辯護。儘管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和駐韓美軍司令部均明確否認這一說法,但虛假信息仍在極右翼群體中廣泛傳播。 隨着韓國選戰正酣,反華鬧劇愈演愈烈。五月十八日,李在明在電視辯論節目上被指責“親華”。他反駁道,韓國不應該全盤押注在和美國的同盟關係上,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同樣重要”。 儘管中韓貿易額連續多年突破兩萬億元人民幣,民間相互認知卻因韓國極右翼的反華言論持續惡化。一些不明事理的韓國普通民眾受極右翼媒體的蠱惑,對中國抱有無端的偏見,甚至參與傳播反華言論;中國民眾則對韓國國內的反華情緒產生越來越多的擔憂,兩國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礎由此遭到嚴重侵蝕。 韓國極右翼炮製的反華鬧劇,本質上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政治投機。它既無法解決韓國內部的治理困境,也無法贏得真正的國際尊重。當韓國極右翼沉迷於製造“外部敵人”時,其代價是社會撕裂、經濟風險與地區穩定的惡化。 當前全球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韓兩國本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困難,而不是人為製造分歧。中韓關係搞砸了,百害而無一利。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