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居族增 家宅在變 近日深圳一名程式師張某,因其獨特的居住方式在網絡上引發關注。他在深圳灣公園的一輛汽車裡,已生活了整整三年。白天,他是寫字樓裡的IT從業者;夜晚,這輛小車便成了他的棲身之所。每到周末,他還會驅車三百公里回到老家,與妻兒團聚。 他稱住在車裡每月花費僅八百餘元,這遠低於深圳市區多數地段的租房價格。日常洗澡和健身,他辦了一張每月兩百元的健身房月卡;洗漱和夜間如廁,則利用公園的公共衛生間;至於餐食,一個戶外電源配上簡單的炊具,就能在深夜饑餓時為自己煮上一碗泡面。 實際上,在深圳這樣生活成本相對較高的城市,像他這樣選擇“輕裝生活”、將日子過得極簡的人並非個例,他們中的一些人也選擇將汽車作為臨時的“家”。然而,車居族不只出現在深圳,因住房成本高漲,早於二○二三年美國無家可歸者人數就已達到五十八萬的歷史新高。這些無家者約有三成在加州,許多人無力負擔租房,改租露營車來住,也形成大量臨時車隊社區,助長貧窮、衛生、安全等問題…… 當買房成為遙不可及的事,這早已影響青年世代對“家”的想像,當“先買房、再成家”漸漸不可得,越來越多人開始思考終生租房的可能性,只是租屋市場的決定權多數掌握在業主手裡。那麼,在自有住宅與租賃房屋的光譜之間,保有產權獨立性的露營車,或許能成為新一代人的住房選項,那麼家宅的定義又會演變成甚麼呢? 仙 迪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