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如虎口 當我還是“細佬哥”的年代,課本有“馬路如虎口,行路宜小心”。可是在馬路上見不到有馬,則遑論“虎口”了。 可能由於時代不同,今時不若古,古時的大路是可以供馬馳行的。《左傳 · 昭公二十年》:“褚師子申遇公于馬路之衢,遂從。”的確,古之馬路是可以跑馬的。今指城市或近郊可供馬車行走的寬闊平坦的道路。 澳門有條正式的“新馬路”。說它“正式”,因為有路牌標明,不過鮮為人知。那條“新馬路”只見“砵砵車”,亦不多,當然沒有馬,難道所謂“馬路”竟是冒名。說到冒名的應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澳門市民皆稱之為“新馬路”,反而正式有路牌的“新馬路”人們不以為然。 前面說過,昔日的馬路,車如流水馬如龍,揆諸今日的“新馬路”,還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都沒有馬的踪跡,有的是兩三排巨型的巴士已鋪蓋了整條通道。日前在新東方商務賓館有內地女途人由於亂過馬路被撞,撞她的不是馬,雖說“馬路如虎口”,因為“新馬路”沒有馬,所以撞她的根本就與馬、虎無關。 福無重至,禍不單行,據稱被撞途人後枕裂傷,已將傷者送往山頂救治。經警方調查,發現傷者沒有使用行人過路設施,是從對向車道,兩車間隙突然走出,巴士收掣不及,右車頭碰到。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沒有馬的馬路遊客一樣如過江之鯽。願遊客們於玩賞之餘,遵守道路守則,生命寶貴,避免累己累人,幸甚!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