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灣區標準”推動粵港澳醫療服務質量提升 灣區標準促醫療資源共享 粵港澳大灣區在醫療領域積極創新協作,通過制訂“灣區標準”推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在眼健康服務和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實現資源優化共享,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助力健康灣區建設。 巡診車助篩查眼疾 為服務灣區居民眼健康,進一步提高眼病診療效率,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輻射範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聯合卅二家粵港澳三地單位共同研製《基於5G技術的眼科智能醫聯網平台建設規範》等兩項“灣區標準”。依托標準首創5G智能眼科巡診車,搭載多樣化眼科診療設備,實現逾十四種常見眼病篩診,篩診準確率百分九十九以上,效率提高十點二倍,為粵港澳三地眼病患者提供優質可及的醫療服務。當前,巡診車已經走出灣區,服務全國廿九個省級行政區的一百○八個城鄉地區十五萬人次,篩出白內障、青光眼等致盲眼病十萬例。 提升腎病診斷預測 粵港澳三地共同制訂《腎臟病理數據集》、《嶺南地區慢性腎臟病中醫健康膳食指南》兩項標準。依托《腎臟病理數據集》積累逾四十九萬腎活檢病理數據,構建慢性腎病進展預測模型(KFRE+CS模型),為全國三十一個省市區、一千多家醫療機構提供腎臟病理診斷服務,支撐逾五十七萬例腎活檢病理診斷,助力醫療機構精準預測疾病、評價治療反應及預後,顯著提升腎臟病的預測準確性。 《嶺南地區慢性腎臟病中醫健康膳食指南》針對嶺南地區飲食特色,指導醫護人員通過評估患者的腎功能、營養狀況及中醫證候等因素,結合患者體重、年齡、飲食史、合併疾病及應激狀況,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膳食指導。目前已推動廿九家粵港澳醫療機構常態化實施該標準,年度服務患者總量突破廿五萬人次,且每年保持百分之廿五的增長。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