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護文物 文化當局近期召開本年度自然災害及危機應變會議,要求轄下部門做好規劃,在風季乃至其他可見風險發生前做好準備,防患未然。 澳門的文化設施及文物建築,甚少受到如地震或大型洪澇等自然災害。不過,人為或電線短路等衍生火災的個案則時有發生。文物建築多為木質結構或有大量木質裝飾,倘內部存在電線老化等問題,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容易迅速蔓延,對建築造成毀滅性打擊。 其次,旅客訪澳人次近年持續攀升,旅遊開發壓力不斷增大,或會對文物建築造成磨損,如地面被踩踏、建築表面被觸摸損壞等。另為滿足旅遊開發需求的一些改造,若處理不當,也會對文物建築的原有風貌和結構造成破壞。 為此,政府跨部門重視防火固然重要,更應未雨綢繆,綜合分析各種災害的風險及檢視現有應變計劃,全力提升保護文化設施及文物建築的安全系數,進一步保護文化資源。不妨推出鼓勵機制,充分發揮民力民智,集思廣益,時刻做到居安思危,保障公共財產安全,讓文化文物永續。 悅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