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政策打造新興產業“軟環境” 本年度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將繼續加快培育及發展新興產業,以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現時澳門特區政府已從多個維度支持發展新興產業, 包括持續推行“科技企業認證計劃” 、“企業升級發展補貼” 、“人才引進制度”等。在財稅政策方面,特區政府早已推出《從事科技創新業務企業的稅務優惠制度》,以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的優惠措施,在所得補充稅、職業稅、印花稅及房屋稅不同層面都提供稅務優惠。 延長虧損滾存期限 施政報告中提及需要繼續完善財政稅收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對於新興產業來說,澳門稅制精簡,稅收種類較少,而且稅率較鄰近地區具有競爭力,已具備創造“軟環境”的基礎。然而,為進一步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除了延續現時稅務優惠政策外,可考慮進一步提升及放寬政策高度,譬如考慮到高新技術產業在初期需要大量投入成本資源來發展創新技術,可以進一步研究對於稅務虧損的抵扣年限作出彈性設定,在一定條件下延長特定新興產業的稅務虧損滾存期限,參考鄰近地區,例如中國內地針對高新科技產業會額外延長稅務虧損滾存期限至十年;或者是針對特定產業提供較高的可課稅利潤免稅額,此舉均能有助於高新技術產業的前期資金流管理。 鼓勵企業資助研發 現時財政局對於合資格的創新科技業務研發的開支,可享額外的稅務扣減,未來可研究提高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上限額;另一方面可以開放本地公司資助本地符合特定條件的高新技術研發的資助額的加計扣除,刺激企業主動積極支持本地初創企業及高等院校的研發活動。亦可參考鄰近地區,對通過研發活動而創造的具資格知識產權,如創科專利權,提供特定優惠稅率,鼓勵企業積極進行更多研發活動和創造更多知識產權,為澳門帶來更多優質的高新技術。 發展適合澳門的高新技術以及新質生產力無疑是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一環,而財政稅收政策是其中一項對發展新興產業常用且具成效的激勵措施,透過創造友善的稅務環境,可以令新興產業在發展前期更好地管理資金流 , 配合其他政策措施,為新興產業打造“軟環境”。 德勤中國稅務經理 張俊成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