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與薺菜 韓國廚神講他們的國民美食,鍾情餃子。餃子其實是我們千年以來的國民美食,傳到日韓,在他們的國度遍地開花,成為民間最常見的食物,內外款式多端。我不喜歡韓國的泡菜,也不特別愛吃日本的鍋貼,所以仍堅持吃我們傳統的餃子。 所謂我們的傳統,其實是指唸大學時宿舍窗口對面的那家餃子店的出品,那是我心中的餃子原型。此前在澳門,我們從未見過餃子,小城沒有餃子店。入大學,一吃愛上。老闆娘每天清早就開工包餃子,閒時倚窗外望,看了四年,一干程序都清楚在目。隔壁韓國僑生幾乎每天深夜都來我床邊對窗大喊:餃子老闆!三十個,要辣椒。不多時老闆娘高叫:餃子好了!雙方便在樓下牆腳的破洞完成交易。住宿四年,靜夜中迴蕩的餃子買賣聲,喚起不少遊子的轆轆飢腸,也震碎她們的還鄉夢。後遺症是,打後此生未吃過更好的餃子。 據說中國的餃子起源自山東,我倒是吃過山東人包的餃子。那時宿舍後門有一家破舊雜貨店,老闆是個山東老漢。有一年春節我們幾個同房沒回家,大年初一,他邀我們到他家吃餃子。他們一家前舖後居,連椅子也不夠,我們幾個站着吃,或坐在木箱上捧着大碗,把小店擠得滿滿的,就擠出些熱鬧氣氛來了。他家的餃子好大一隻,說實話粗糙得很,扁塌塌的,也不太好吃,但在樸素的年代,以老闆的經濟環境,猶盛情招待,哪敢嫌棄?吃得飽飽的便過了一個好年。 也不知是否餃子情意結的關係,凡有外皮包住的食物我都喜歡,像春卷、雲吞、粉卷等,連英國康沃爾郡的菜肉餡餅也鍾意,因為像一隻巨型餃子。但我自己從未做過餃子,作為南方人,有自知之明,要做得好吃,必經無數實驗,不如求諸市場算了。幸好隨着新移民增多,現在街頭巷尾的餃子店開得不少,附近總有一家,比超市的冷凍餃子新鮮多了。 (上) 吳淑鈿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