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舊菜“生鴛鴦雞” 老派生(火+靠)鴛鴦雞 衛生局官員出席電台節目時,指有市民覺得衛生中心多安排年輕醫生應診,擔心行醫經驗不足,這心態雖然可理解,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顯得他的人生經驗不足之處。人生下來根本沒有任何經驗,只有本能,全靠父母和身邊的人給予協助和引導。醫生考取大學醫科學歷和實習,再要得到地方行醫准照,到衛生中心臨床初期,都會由經驗豐富醫生同場會診,而所有醫生每次續牌都要通過由衛生局安排完成的最新課程,學習最新醫療知識,一本通書讀到老,不等如經驗豐富,醫生與病人之間必須互相信任,才能更快地找出病灶根源,從而對症下藥。 廚藝也不一定老師傅的出品就是最好,年輕廚師遊歷各地,見好就收為己用,廚藝和見識可以十分廣博,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成為當今飲食新氣象。今日分享一個“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的“生鴛鴦雞”。這道經典舊菜,用上田雞和雞起肉切件,金華火腿片、花菇片,一件雞肉夾一件火腿再夾一件田雞肉,再夾一件花菇片,最考驗功夫之處是把食材反轉砌出來蒸。蒸熟後退到一個大碗中,另外用碟蒸雞骨,把熟雞骨倒到碗中的雞肉內,最後覆轉到大碟中,伴上配菜,再用蒸雞的汁調成稀稠適中的“芡”淋上面,粵菜廚藝中“打芡”功夫一向備受各菜系讚譽,這一道菜工藝實在不少,而且要求也很高,已經很少出現在近廿年菜單中。現今不少客人講求衛生,對田雞敬而遠之,有新派粤廚師用正面鋪砌在碟上來蒸,演繹出異曲同工的“生金華玉樹雞”來。這一來的確可以減省了很多繁複工序,正是“傳統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基礎上,保持了傳統菜式基本用的食材和廚藝,盡量迎合今天客人的口味和要求,再配合新產品蔬菜,名貴菇菌,甚至以竹絲雞來個黑白配,更加可以迎合不接受田雞客人的需要。廚師和客人都要畀個機會自己,去創新一片天,嘗試新食材和新口味。 雄 哥 曾任澳門多間五星酒店廚師 現經營餐廳連鎖店及管理會所餐廳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