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社論)賴“併購說”變種“兩國論”

    賴“併購說”變種“兩國論”



    台灣網絡節目日前播出對賴清德的採訪,賴清德聲稱,大陸是“較大的公司”、台灣是“較小的公司”,如果大陸要“併購”台灣,就要由大陸提條件,而不是讓台灣提條件。此言一出,島內輿論譁然,有識之士痛批其偷換概念、販賣“兩國論”。

    島內前民代郭正亮質疑,賴清德“哪有併購、統一的概念?從來沒有,連中華民族的概念都沒有”。

    賴清德“併購說”本質,是偷換主權概念的文字遊戲。賴清德將兩岸關係簡化為“公司併購”,企圖利用“商人思維”掩飾“務實台獨工作者”本性,用“商業手法”,歪曲國際法理與兩岸同屬一中的國際共識。公司併購是市場行為,以股權交易、契約協商為前提,而國家主權具有不可分割性,涉及領土完整與民族認同,兩者性質截然不同。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早已明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賴清德以“商業併購”類比兩岸統一,企圖用資本邏輯解構國家主權,為“兩國論”披上“經濟學偽裝”。

    更荒謬的是,賴清德刻意迴避“併購”的核心前提:主權歸屬。現實中,任何涉及領土完整的“併購”必須基於主權國家的合法性。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沒有資格以“獨立法人”身份參與所謂“併購談判”。其言論不僅違背國際法基本準則,更暴露了民進黨當局謀“獨”挑釁的本質。賴清德口中的“併購說”,包藏着試圖用商業術語包裝“合法化分裂”的禍心,是不折不扣的變種“兩國論”。

    賴清德聲稱“應由大陸提條件而非台灣”,看似向大陸示弱,實則暗藏毒計。潛台詞是:台灣可以“被條件化”,但必須保留“主動權”。這種論調完全背離兩岸關係的現實邏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不存在“誰提條件”的偽命題。賴清德刻意製造“條件制定者”與“條件接受者”的對立,實質是妄圖將台灣從中華民族整體中割裂出去,為“一邊一國”主張製造空間。

    當前台海局勢的緊張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不斷謀“獨”挑釁。賴清德以“公司併購”為喻,本質是將大陸的和平統一努力污名化為“商業脅迫”,暗示台灣可借“談判條件”延緩統一進程。這種“條件換時間”的策略,與李登輝“兩國論”、陳水扁“法理台獨”等“台獨”路線一脈相承,是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的賭徒心態。

    賴清德的“公司併購說”,是“台獨”勢力在歷史洪流中垂死掙扎的又一鬧劇。本質是將國家主權矮化為商業交易,將民族大義異化為利益算計,不僅暴露了數典忘祖的政治人格,更將台灣民眾推向兵凶戰危的深淵。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民族大義不容交易,國家主權不容挑戰。唯有承認“九二共識”,停止謀“獨”挑釁,才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唯一正確選擇。



20

鮮花
15

握手
57

雷人
76

路過
8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