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居 氹仔麗景灣藝術酒店正門守着大榕樹,樹幹很粗,樹冠葉茂豐滿,看來健康得很。平日那些榕樹就是榕樹,肯定沒有人寄望它們迎賓,又不是甚麼人工智能機械發財樹。樹發不發財呢?可是那兩三棵樹發聲,很大很大聲,每年一個季度性常事,就是候鳥季。 候鳥季一到,那樹冠簡直潛伏着好幾隊樂弦,吱吱喳喳吵得媲美演唱會。你如果經過抬頭去搜尋,未必見得着那些聲部。可是牠們一唱歌,單憑耳朵猜測,樹上住着鳥兒少極也過百。一棵樹住過百雀仔,澳門哪兒有見過? 對酒店來說不知是否頭痛?可是小鳥天堂不用往外跑,也不用搞甚麼牌碑說明,每年一季,每近日暮,我站在酒店對面的行人路上,就可以觀看百鳥歸巢。人的記憶明明比雀鳥好,可是候鳥對榕樹的記憶就肯定比人長久。天堂或是收容所,也是相同。每次看向那酒店的樹,該是對面沿岸線野生樹群的最後一點點殘餘,憑着它們,可以推想從前海邊有過甚麼。如果你愛走山路,從小潭山向這邊望,可以看見綠色權木叢頂冒着許多小白點,那些小白點其實就是各種鷺鳥。白鷺、黑臉琵鷺、夜鷺…… 雖說吉祥物是黑臉琵鷺,但據說候鳥之中,白鷺是最挑食的,有說不是食物質量最好最多的地方,白鷺基本上不願停留,其落腳之處即代表衣食豐足。自從疫情幾年以來我養成了隨時抬頭看鳥的嗜好,黑臉琵鷺數量可能減少了,可是白鷺卻仍然隱伏死守在水道邊緣,甚是奇妙。 我隨海上遊的船隻沿水回看澳門岸上,在邊緣無人管理的雜草之地,綠中盡是白點。你沒猜錯,呆呆站着的全都是白鷺。 www.dawncheong.com 店員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