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看 · 書”藝展審視紙質書價值



嘉賓主持展覽開幕式

嘉賓於現場欣賞展品

    “看 · 書”藝展審視紙質書價值



    【澳門日報消息】由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和該校伍宜孫圖書館合辦的“看 · 書”藝術特展,昨日於澳大藝術博物館開幕,展出澳大圖書館珍藏的五十多件中西古籍,讓觀眾重新發現書籍的多重魅力,並探討在數字時代,紙質圖書的獨特價值與文化意義。

    開幕式昨日上午十時舉行,中聯辦宣傳文化部部長萬速成,文化局代局長蔡健龍,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副校長馬許願,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長馮方丹,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代表、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高等教育廳長許嘉路,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調研員李錄春,澳大圖書館館長徐鴻、人文學院藝術與設計系主任李軍,及美高梅文化藝術高級副總裁郭蕙心主禮。

    讓更多人愛閱讀

    宋永華表示,是次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深刻反思傳統文化和閱讀方式。在數位時代,人們更需要重新審視紙質書的價值,並通過藝術的形式,讓更多人愛上閱讀,感受文化魅力。

    是次展覽收錄了多件圖書、地圖、手稿等的珍貴古籍,其中包括中國現存唯一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搖籃本,一四九一年版。展覽亦同時展出明朝弘治年間的刻本古籍《新編纂註資治通鑑外紀義》,這本古籍入選了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一面由《萬有文庫》多卷叢書構成的書牆。這套叢書曾以輕便的形式,將知識與文化傳播到千家萬戶,令人感慨其為文化普及所作出的卓越貢獻。然而,書牆也引發人們對未來的思考:在數字時代,紙質圖書的角色以及意義是否正在改變。

    展覽位於伍宜孫圖書館(E2)一樓澳大藝術博物館展覽廳,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免費入場,展期至八月卅一日,現場提供定點及預約導賞。詳情可瀏覽澳大藝術博物館網站(library.um.edu.mo/museum/zh/)。



51

鮮花
11

握手
40

雷人
36

路過
1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