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港府訂防洪海岸管理策略

    港府訂防洪海岸管理策略



    擬建防洪牆擋水設施    可禦二百年一遇暴風雨



    【澳門日報消息】據港媒報道:雨季即將來臨,香港政府完成在極端天氣下的水浸風險研究,制訂本世紀中和本世紀末的防洪和海岸管理策略。

    發展局發言人昨(廿三)日表示,渠務署正進行十五個排水改善工程,可處理容量超過三十萬立方米,將於二○三○年前陸續完成;土拓署正在廿六個地點改善沿岸措施,包括興建防洪牆和活動式擋水設施,措施可抵抗二百年一遇的大暴風雨。

    排水工程涉百七億

    發展局發言人稱,一直用“疏浚”、“蓄洪”和“節流”三招改善雨水排放系統,成效顯著,但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不能掉以輕心,渠務署正進行十五個排水改善工程,涉及超過一百七十億元,將於二○三○年前陸續完成;工程遍佈新界、九龍和港島,包括元朗明渠防洪壩計劃,亦涉及旺角、黃大仙等九個地下蓄洪池,可處理的容量超過三十萬立方米。

    為應對海平面上升及風暴潮引致海水淹浸沿岸地區的風險,土木工程署研究後識別出廿六個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並制訂改善工程和管理措施。當中十六個地區已完成,其餘將在二○二七年完成。廿六項工程涉款約三億元,包括興建防洪牆和活動式擋水設施,當中屬超前部署的地點佔十一個,包括西灣河、小西灣和柴灣等,發言人解釋,識別有關地點的原則是地理環境受災的機會率和造成的後果。

    參考先進城市標準

    發言人稱,研究參考了深圳、廣州、新加坡等先進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統設計標準,香港市區(包括新發展區)的排水幹渠和支渠分別考慮了二百年和五十年重遇期的降雨量。因應二○二三年九月的特大暴雨,渠務署已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手冊》,把至本世紀中二百年重遇期的設計降雨量提升至每小時一百七十二毫米。當局預計在新措施落成後,本世紀中不會再出現類似二○二三年九月的水浸情況,但去到本世紀未,由於大澳和鯉魚門這兩個地方特別低窪,有可能出現水浸,當局會按最新情況作出適當部署。當局下周二將會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研究和文件,簡介香港在氣候變化下,長遠的防洪和海岸管理綜合措施。



99

鮮花
20

握手
6

雷人
89

路過
3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