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諮詢:以自己為主的人際關係旅程 以下經歷你是否似曾相識或能體會當中的困境?在早晨上班的巴士車廂裡,廿八歲的工程師阿傑低頭滑手機,熒幕上是昨晚與女友爭吵的對話記錄,他反覆想着:“為什麼每次衝突最後都變成冷戰?”辦公室裡,剛升主管的莉莉在茶水間深呼吸,她發現自己越來越害怕開口請同事幫忙,總擔心被認為“能力不足”。這些看似不同的人生片段,其實都指向同一件事,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深刻影響着所有人際互動。而心理諮詢,正是一段以“理解自己”為起點的人際關係探索之旅。 我們何時該踏上這段尋找心理諮詢的旅程?當你出現以下跡象時,或許正是啟程的時機。 一、情緒成為生活路障的時候:例如持續兩周以上的失眠、食慾改變、莫名哭泣;工作中頻繁出錯卻找不到原因;對家人發脾氣後陷入強烈自責,這些都是內心發出的“需要關注”訊號。 二、關係陷入重複困境的時候:例如總是被同樣類型的伴侶吸引,卻在相同問題上爭吵;明明想建立友誼,開口卻不自覺討好他人;每次職場衝突都選擇沉默逃避。心理輔導能幫你看清這些“人際迴圈”的源頭。 三、站在人生轉折點的時候:例如新婚夫妻發現“原來我們對家庭的想像完全不同”、中年失業者面對自我價值崩塌、退休教師在空巢期失去生活重心,重大變化往往需要重新定位自己與世界的連結方式。 當你準備好踏上心理諮詢的旅程時,先要調整一下期望,因為心理諮詢師不是替你解決問題的“人生導師”,而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同行者。他們的特殊之處,在於能為你提供安全的空間,因為諮詢師都會堅守着保密原則,讓你無須擔心“說錯話”,那些在朋友面前難以啟齒的脆弱、矛盾甚至陰暗念頭,都能在此坦然呈現。還能協助你建立對話的鏡子,諮詢師會透過提問與回饋,幫助你發現自己都未覺察的思考慣性,例如:“你剛才用了三次‘應該’,這些標準從何而來?”諮詢師能給予你科學工具,引導你練習情緒日記、溝通演練、正念呼吸等實用技巧,這些方法都經過心理學實證研究支持。 在心理諮詢旅程結束後,你的人生會發生一些改變,你的問題不會完全的消失,而是你已經具備了辨識情緒訊號的能力、調整負面思考的具體方法、修復關係的溝通工具和持續自我成長的動力。例如,原以為自己“天生脾氣差”的你,在諮詢中發現,你的暴怒其實源自童年不被允許表達委屈,理解源頭後,你開始練習在情緒爆發前喊暫停。也可能是一對總是爭吵的夫妻透過“情緒需求卡”發現,丈夫需要“被肯定”、妻子渴望“被理解”,他們學習先說“我需要……”而非“你總是……”。 這趟旅程最珍貴的收穫,或許是發現,當我們能坦然接納自己的光明與陰影,與他人的連結也將自然流動。如果你準備好成為自己最溫柔的夥伴,心理諮詢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澳門心理學會 心 藍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