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魔女宅急便》 魔法與成長的雙重奏 澳門文化中心綜合院近日瀰漫着一股魔法的氣息。音樂劇《魔女宅急便》的演出現場,近八成女性觀眾中夾雜着精心打扮的少女與興奮的兒童,蝴蝶結與頭箍在觀眾席間閃爍,彷彿一場大型的魔法集會。這部改編自日本著名兒童文學的音樂劇,以其獨特的奇幻魅力,成功召喚了跨世代的觀眾。 舞台上,投影技術與威也裝置巧妙結合,簡約卻富有想像力的飛行畫面,訴說着少女琪琪的成長故事。音樂幾乎不曾間斷,即使對白場景也有細膩的配樂鋪墊——大量弦樂與木管編織出典型的日式音樂質感。這種不間斷的音樂設計,顯露出主創團隊精密的計算與控制,讓觀眾始終沉浸在魔法的氛圍中。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群演角色的設計。他們不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價值觀傳遞的重要載體。透過群演唱出的旋律,關於成長的普世命題被深刻彰顯,例如世間的惡意會將善舉歪曲成別有用心;要孤獨地去面對成長的挑戰;就算拼盡全力都不能討好全世界。這些意念的傳達超越了兒童劇的框架,直指現代社會的核心矛盾——在忙碌的生活及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真心的連結是否正在消失? 劇中對“特別之人”的孤獨刻畫尤為深刻。當琪琪因與眾不同而遭受誤解時,舞台上投射出的不僅是少女的困惑,更是對當代社會的尖銳提問:為了獲得世俗認可而透支自我,是否值得?音樂劇透過溫暖的敘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在於天賦異稟。正如男主角蜻蜓所說:“天生就會飛,就感受不到努力後的成功感”,而在於勇敢走入人群,以真心溝通化解隔閡。 筆者觀看周六下午場的演出,儘管部分獨唱段落稍顯力不從心,不同的歌曲亦略為相似,但整體而言,《魔女宅急便》成功將動畫的視覺魔法轉化為劇場的綜合藝術體驗。當最後一幕琪琪駕着掃帚飛越舞台時,劇院裡閃爍的不只是舞台特效,更是被喚醒的童心與對人性連結的渴望。這或許正是該劇場的秘密——在一個疏離的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的魔法:提醒我們心與心之間,本該沒有遞送不到的宅急便。 潘君保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