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難做 澳門盛行“跟風”。特區政府推動“文創”,結果官民齊上陣,老牌塔石藝墟固然好,但文創竟成澳門“標配”就有點兒過頭,例如福隆新街、荔枝碗、關前街、路環,文創處處開花。就連市政署上月推出氹仔街市活化,也得搭“文創美食”快車。澳門文創項目之多、攤位之密,讓人不禁問:澳門還能塞下多少文創? 一聽文創感覺高大上,澳門當下也有很多機會,但整體發展卻不如人意,文創人難以為生,盈利難,壯大更難,其中一個原因是競爭特大。內地文創高手早透過淘寶、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熱銷產品,不少產品平、靚、正、選擇多,加上網購直送,本土“小而美”的生存空間備受壓力。 日前友人說起,時下澳門文創似乎泛濫。小城人口有限,遊客面對千篇一律的“文創商品”,除了打卡留念,真心買單未必多。無論官方操盤手抑或業界逐夢人,都須冷靜思考:特色何在?靈魂又是什麼? 時代不同了,顧客現在都變得實際甚至挑剔,不會輕易再為文創兩個字買單。想一想,自己會為簡單印有巴黎鐵塔、威尼斯水鄉相片的Tee買單嗎?現時市面上,卻有大把非常簡單的大三巴、燈塔等型狀的鎖匙扣、書簽在售,結果相信大家都想像得到。現在生活艱難,做生意更難! 強 生 hengut@gmail.com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