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計劃於九月新學年(二0二五/二0二六學年)推出校園內使用手機管理指引,教青局長龔志明昨接受訪問時表示,部份學校已參與先導計劃,成效不錯。現時有五十個校部已設有集中管理手機的相關設備。當局今年正式將手機管理設備購置納入教育基金資助計劃。有中學生稱,已習慣在學校不能用手機。 龔志明稱,已經同教育界、辦學團體等討論,大家普遍贊成制定手機管理指引,要求學生回校後將手機放到手機櫃等指定位置,認為可以減少學生上課分心及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的問題。至於有學校可能沒有足夠空間擺放手機櫃,他稱,相關措施靈活,局方亦贊成學校使用手機袋等方式,支持學校因地制宜,以合適方法管理。 龔志明又稱,為了學生健康使用手機,當局已與主要網絡供應商及電訊商討論推出學生手機計劃,參與計劃後,手機會自動過濾暴力、歧視、色情等網頁,為學生提供綠色上網環境,部份供應商亦已經推出相關商業計劃。 中華教育會副會長王國英表示,目前全澳的學校基本上都有制定在校園使用手機或電子設備的管理辦法,建議當局的指引增加靈活性。他稱,由於近年資訊科技發展,上課期間使用手提電話等電子設備較普遍,跨境學生過關亦需要使用手機掃碼。現時每間學校都有制定不同指引給師生,例如,小學生帶手機回校要家長申請;中學生可帶手機回校,上課期間需獲准許才可使用,並有相應處罰措施。 他又稱,使用手機的學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並發現有學生犠牲睡眠時間熬夜玩手機,他建議局方更重視對家長的教育宣傳,細化制定家庭教育、監管子女使用手機的指引。 有中學生表示,疫情時因為要出示健康碼才可以返學,但當時返到學校就不能使用電話,後來,學校再規定,返到學校,所有電話集中放在課室內一個櫃內,再上鎖,放學時才取回,所以已習慣在學校內不可以用電話。 有家長反映,早幾年疫情關係,返學要出示健康碼才可返學,疫情過後,小朋友已習慣有電話用,好難收緊,只好經常提醒在街上、特別是過馬路時不要睇手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