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的生仔大計 作為世界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總面積逾二百七十二萬平方公里。二○二五年人口逾二千萬,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約七人,相比之下,澳門每平方公里逾二萬人,實在太擠逼。地廣人稀,哈薩克斯坦一直面對人口不足問題,為鼓勵生育,哈薩克斯坦政府大灑金錢,以銀彈政策鼓動年輕哈薩克人做多仔公多仔婆。 哈薩克導遊大白說當地傳統觀念是早婚早育多生,一般男女適婚年齡是十八至二十歲,法律允許十六歲結婚。若二十三歲還單身,便被劃入剩男剩女之列,每天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耳提面命式催婚,還有日以繼夜的相親,務必要趁未過“保鮮期”,嫁出去娶進門。 婚嫁之後,人生大事便是生育。哈薩克家庭一般有三至五個小孩,政府為鼓勵生育,為多子女家庭兜底,送錢送房:小孩三歲前,政府每年補貼約三萬人民幣的奶粉錢;凡生五個的一律送房,多生多送。最大的銀彈還不只此,政府從國家基金投資收益中撥款,每個小孩從出生起計,專屬戶口每年獲存入約五千八百元人民幣,直至十八歲,全筆存款解鎖。此時小孩已成年,可拿着這筆錢讀大學或購房或工作。 此外,哈薩克斯坦的產假福利堪稱全球最優:分娩前七十天至分娩後五十六天,若是多胎或因生育出現併發症,則分娩後產假是七十天。父親有五天陪產假。還有,母親有權在孩子三歲前休無薪育兒假,所在公司或機構必須保留其職位。 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時期曾經歷饑荒,人口銳減。獨立後,因經濟及社會不穩定,婦女不敢生育,二○○一年,全國人口只有一千四百八十萬。經過近二十年不斷完善社會福利,如幼稚園至高中的免費教育,以及向肯生育的家庭提供制度兜底。在全球生育率低迷,人口負增長比比皆是的局面下,哈薩克人口呈穩步增長,去年人口增長逾二十五萬,當中自然增長逾二十三萬。 (西出陽關 · 四) 程 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