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古今亂炖)“仕學雙軌”的人生模式

“仕學雙軌”的人生模式



    夏季來臨,又有及門弟子要離開校園走向社會。臨別的聚餐席上,我又一次表達了如下想法:訣別校園,不一定要等同於訣別書本,訣別知識,訣別學術。

    多年以來,每當有較為滿意的弟子得到學位證書離開校園,我的心裡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希望他們不要完全放棄曾經有過的學術理想,把養家活口的崗位視為自己人生的全部,心裡要存一點兒“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的想法。換句話說,人生一世,不能滿足於“仕”,不能滿足於達到馬斯洛八階需求層次理論中四階以下層次,還要持久擁有“學”,還要努力讓自己達到五階以上層次。

    直白地說,我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在完成謀生任務之餘,把繼續讀書、思考、做學問、著書立說當作一種使命。孔子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默默無聞中死去,是君子的悲哀。所以要自強不息,使自己名垂後世。

    其實,這不是我的異想天開,古今中外皆有此種現象。古時候不像現如今,有那麼多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可以容納、養活眾多專門以著書立說為業的人,很多人都是一邊做官養家、一邊治學著書的。其中有許多人做出了大學問,寫出了流芳百世的著作。通過立言,讓自己躋身不朽人物的行列。隨手舉兩個例子,宋代文學家蘇軾中進士步入仕途以後,就一直活在體制內,不曾離開,但與此同時,他從未放棄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的創作,終於修成多才多藝千古文豪的美名;清朝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都是一邊做官,一邊研究訓詁學,《廣雅疏證》、《讀書雜志》、《經義述聞》、《經傳釋詞》,一部部傑出著作相繼問世。(二之一)



    亞    瑟



28

鮮花
86

握手
16

雷人
79

路過
2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