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灣區標準”助粵港澳“軟聯通”發佈會在穗舉行 ![]() “灣區標準”力推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 “灣區標準”成粵港澳三地先進技術共享載體 粵港澳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需共享載體 “灣區標準”總數達235項 【本報記者廣州廿一日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今天上午在廣州舉行推動“灣區標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新聞發佈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司司長肖寒表示,截至目前,在粵港澳三地使用的“灣區標準”總數已經達到二百三十五項,覆蓋交通、醫療、食品、養老、托育、氣象、餐飲、文化等領域,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 三地逾三千企參與 肖寒指出,“灣區標準”是指經粵港澳大灣區利益相關方共同協商確認的,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實施的技術標準。其作為粵港澳三地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共需、共享的載體,已成為越來越多灣區人的共識。市場監管總局與粵港澳三地緊密協作,大力發展“灣區標準”,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灣區標準”的研製主體持續增加,目前已經發佈的二百三十五項“灣區標準”,共有粵港澳三地三千五百六十三家(次)單位參與,涵蓋了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灣區標準”的實施意願亦在持續提升,聲明使用“灣區標準”的粵港澳單位數量達到了六千八百二十七家(次)。“灣區標準”的落地場景也在持續拓展,“灣區標準”被社會各界作為技術規範、服務指南、培訓指引廣泛使用。 新批標準即將落地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陳新烈介紹,新一批即將實施的九項“灣區標準”,涉及產業、營商、文化等方面,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聚焦大灣區的科創成果和前沿技術,包括《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調值(CTV)計算及應用要求》《橋島隧一體化建(構)築物防雷技術規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工程規劃設計規範》三項標準。 以《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工程規劃設計規範》為例,該標準將有助於實現通信配套基礎設施工程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系統破解通信基站選址困難、管網建設協調複雜、設施管理標準缺失等突出問題,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中通信設施的統籌佈局提供技術支撐,滿足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對信息通信的需求。 推進跨境電簽互認 第二類聚焦三地政務商務合作,包括《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技術規範》《珠寶零售企業經營規範》《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規範》三項標準。如《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技術規範》,將有助於推進跨境電子簽名互認,為企業等法人和其他組織跨境身份認證提供技術指導,提高跨境供應鏈合作效率。又如《珠寶零售企業經營規範》的發佈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粵港澳三地珠寶產業聯動和要素流動,鞏固大灣區作為全球珠寶貿易樞紐和珠寶加工製造基地的地位。 傳統飲食標準在列 第三類聚焦大灣區特色文化民俗,包括《潮菜·魚丸(湯)》《潮菜·薑醋蛋》《進口魚膠追溯通則》三項標準。魚丸、薑醋蛋是潮菜中的著名菜餚,魚膠則是深受大灣區居民歡迎的滋補品。相關“灣區標準”研製將有助於傳統飲食文化的保存和繼承,推動相關食品產業化和市場化轉型。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