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邊主義讓中歐漸行漸近 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邀請,荷蘭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昨日起一連兩日訪華。此前,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來華訪問,爭取中國在格陵蘭主權問題上對丹麥的支持。 中方近日亦宣佈,歡迎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適時聯袂來華舉行新一次中歐領導人會晤。雙方還將舉行戰略、經貿、綠色、數字等高層對話。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盛行的當下,中歐關係明顯回暖。 今年是中國歐盟建交五十周年。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科斯塔、馮德萊恩互致賀電,熱烈慶祝這一重要事件。習近平強調,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再次來到關鍵十字路口。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歐關係,不僅成就彼此,而且照亮世界。“我高度重視中歐關係發展,願同科斯塔主席和馮德萊恩主席一道努力,以建交五十周年為契機,總結中歐關係發展經驗,深化戰略溝通,增進理解互信,鞏固夥伴定位,擴大相互開放,妥處摩擦分歧,開闢中歐關係更加美好的未來。” 眾所周知,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歐之間經歷了一些波折。這一系列波折的源起,歸根結底在於歐盟對華的戰略定位發生了位移,損害了中歐之間的戰略互信。歐盟給對華政策設置了所謂“三重定位”,即合作夥伴、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在一些人的推動下,後兩項定位日益凸顯,影響逐漸擴大,嚴重拖累了中歐關係的正常發展。 事實上,中歐的共同點遠大於不同點,合作面遠勝過對立面。中歐作為世界上的兩大力量,不存在地緣政治的歷史轇轕與現實紛爭,不存在根本的、難以化解的戰略矛盾;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問題上,中歐有高度重合的共同利益和極為相似的共同訴求;雙方不斷鞏固戰略互信是順理成章的正當之選,也是維護和發展人類事業的正義之選。 當前,美國霸凌霸道亂揮關稅大棒,破壞國際貿易秩序;肆無忌憚退群毀約,破壞全球治理的連貫性與國際組織的權威性;異想天開“併國”、“買地”,破壞二戰結束以來的國際政治秩序。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中歐加強政治互信,絕非權宜之計,而是關乎雙方長遠利益與國際秩序穩定的戰略抉擇。 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貿易量超過全球四分之一,只要中歐選擇對話合作,陣營對立就不會形成;只要中歐選擇開放共贏,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就不會發生根本逆轉,便能有效抵制美國不合理的關稅壁壘,攜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世界公平正義。 誠然,中歐加強戰略互信之路並非坦途,制度差異、歷史遺留問題或引發摩擦,但相較霸權主義、極限施壓的威脅,中歐完全可以秉持求同存異的智慧,在百年變局的驚濤駭浪中開闢合作共贏新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