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將成人類文明牢籠? 是日甘句:我們本希望機器人替我們刷鍋洗碗,讓我們去追求詩和遠方,結果反過來了——機器人在詩和遠方(比如創作),我們在刷鍋洗碗。 甘句是科幻小說《三體》作者劉慈欣說的,說出了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無奈。因為人類創造AI是想替代其勞作,從而獲得更多閒暇,只不過AI的創作能力明顯優於工作能力。劉慈欣承認AI的衝擊可能遠超預期,最快被代替的可能是作家、畫家等高端職業,反而看似簡單的底層勞動(如通下水道、換水管)在二十年內幾乎不可能被替代。他舉例說,人類讓機器人完成往杯子裡倒滿水這一最簡單的操作,結果機器人的要求是杯子必須是透明的,倒的水不能是透明的(牛奶之類),而且即使如此,機器人還經常倒不好一杯水。 作為想像力特別豐富的科幻作家,劉慈欣同樣擔心當機器人實現終極的發展目標,即所謂的具身機器人,與真人完全不能分辨的機器人對社會的影響可能是顛覆性的,甚至連科幻小說都很難想像! 當AI擁有替人類完成報表、創作小說甚至破解蛋白質結構……超人類加上快速的能力後將會發生什麼?比如某大學哲學系進行的調研讓人嚇出一身冷汗:在十八至廿五歲的群體中,六成二的人認為在AI普及後,人生將失去意義。又比如某科技公司進行的實驗顯示,當志願者在AI全托管環境下生活三十天,八成五會出現注意力衰退,七成會產生存在性焦慮。 劉慈欣的警告是:(1)最危險的AI不是要消滅人類,而是太擅長服務人類。(2)現在年輕人刷短視頻已經成癮?等AI普及了全人類都可能變成攤在沙發上的活死人!(3)我們正在用最舒服的方式,給自己打造一個文明停滯的牢籠! 更驚心動魄的是:人類還有、還會選擇嗎⁈ 一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