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皆因克什米爾 印度聲稱“硃砂行動”針對九個恐怖主義基礎設施點進行襲擊。巴基斯坦緊急出動戰機,擊落了五架印度飛機(有說法稱六架),以及二十九架(以色列)無人機。五月七日至八日晚上,巴方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印度北部和西部的多個軍事目標,均被印方防空系統攔截,仍造成至少十六名印度平民死亡。武裝衝突之後,雙方國家安全顧問在緊張局勢升級之際接洽。五月八日下午,印方重啟了傑納布河上游兩座水力發電站的大壩閘門,恢復了對巴基斯坦的供水。 雙方都聲稱這次衝突自己是勝利的一方。印度媒體最初更聲稱巴基斯坦城市,包括卡拉奇海港在內,遭到了毀滅性襲擊,但這些報道隨後被證明是假消息,顯然是宣傳手段。所有國際輿論都認為,印度本意是展現實力,卻失敗了,反而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區域地位,削弱了莫迪政府極力塑造印度作為地方大國的外交實力。 印巴獨立後打了六場大大小小的戰爭及武裝衝突,全部都是為克什米爾而打的。要了解箇中的原由,得從最初的印巴分治故事說起。 二戰後全球去殖化浪潮風起雲湧,英國雖在二戰中屬戰勝國,但國力在戰爭中已嚴重受挫,失去作為強國的地位,英國最大殖民地英屬印度解體已不可避免。事實上,印度只是由多個土邦組成的地區,荷蘭、丹麥、法國、葡萄牙都先後於不同期間對印度某些地方進行過殖民統治,而英國所控制的印支地區版圖最大,時間也最長。 上世紀三十年代,印度的穆斯林聯盟爭取在印度建立兩種宗教的共同聯邦,確保穆斯林得到最大程度的政治保障,及穆斯林佔多數的省份,擁有自治權。 (印巴終生敵對的前世今生 · 三) 沈 實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