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協同創新韌性城市 澳門即將進入雨季,暴雨和颱風將接踵而至,再次考驗城市應急管理能力。政府近年先後開展針對性方案,但若僅停留在短期修補層面,恐難從根本上提升城市抗災韌性。 澳門歷史城區眾多,石板路、鐵質井蓋等在雨季易形成安全隱患。民間期望採用防滑塗層和增設警示標誌,並建立防滑路段分級管理制度。可參考東京做法,評估全澳道路防滑系數,劃分風險等級,高風險路段優先改造。引入“社區巡查員”制度,鼓勵居民通過手機APP上報濕滑路段,形成官民協同治理模式。 低窪地區水浸是澳門老大難問題,除常規排水系統清理,更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短期可借鑒香港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機制,在暴雨來臨前預置抽水設備;中長期則應制定“雨水管理總體規劃”,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在合適區域建設地下儲水設施、雨水花園等。 澳門作為高密度城市,須要建立一套系統化、可持續的雨季安全治理機制。必須做好部門協作,將工程技術、管理創新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才能構建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城市。 悅 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