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寶珍 ![]() 袁志海 推廣健康校園 拓精神科外展服務 兩團體獻策做好生命守門人 【澳門日報消息】社工局近日聯同社會服務及教育團體代表召開會議,呼籲業界同工全面發揮作用,共同維護大眾心理健康,做好“生命守門人”的角色。 教育僱員抗逆管理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服務總監羅寶珍認為,強化大眾尤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為重要,需從預防着手,建議政府在未來的十年康復規劃中完善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健康校園計劃”的推廣,鼓勵學校每年為教師提供持續進修課程,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急救課程、老師家長溝通技巧和學生學習動機面談法。二是鼓勵學校在校園每年增設不少於三十小時的青少年情緒管理課程,為家長提供不少於四次親職教育活動,加強家長辨識成長中子女的心理和溝通技巧。 三是企業宜增設僱員援助計劃,為僱員定期提供抗逆管理、財務管理和精神健康教育活動。四是透過政府跨部門的推動,藉科技創新如設立VR情緒體驗館、線上夜間健康諮詢及輔導平台等,提升居民對心理議題的認知。五是加強報道在困境中的人士,如何因應困境採取正面解決事件的故事,鼓勵大眾積極面對生活。呼籲各界持續關注家庭關係品質、校園支援系統及社區資源可及性,推動政策,將心理健康納入公共衛生優先議題。 構建關懷和諧社會 明愛服務總監袁志海對如何優化關懷居民精神健康,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建議政府就精神健康服務投放更多資源,包括增加精神科住院床位,縮短急診中得到精神科診治的時間,擴大社區精神科醫護和社服的外展服務,尤其針對病識感低的居民及家屬提供支援。二是建議當局引導傳媒及社交媒體不要報道自殺的細節,以免出現傳染或模仿效應。 三是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就高危個案定期召集相關社服同工商討,協調各方介入,為個案的福祉提供最好保障。四是持續在社區、學校、企業、社團等領域全面推廣“生命守門人”的理念和實務技巧,宣揚珍愛生命、關心身邊人,營造陪伴、同行及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士或團體求助的文化,積極建構成彼此關懷、互相包容的和諧社會。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