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擊舞法多”一場面 有感於“擊舞法多” 就我個人而言,聆聽葡萄牙法多,未曾跳出過澳門。而演出形式呢?相當部分是由個別法多歌手演唱,葡萄牙結他等不多的幾位樂手伴奏;或加入澳門中樂團為之烘托,以表示中葡音樂文化交流的可能。我就是在如此的格局裡,熏陶出一種追求,期待有朝一日,能在葡萄牙似最原始的氛圍裡陶醉法多。 基於這種欲望,因之,我在“擊舞法多”演出中,未能得到最大滿足。雖然,我聽到了又一位法多歌手、祖拿斯 · 洛普斯隨心所欲的傾訴。其實,祖拿斯 · 洛普斯不只是一位法多歌手,他在“擊舞法多”的諸方面都起靈魂作用。比如為藝術總監、編舞者之一,比如負責作曲,甚至服裝設計。所以說,缺失身體力行的祖拿斯 · 洛普斯,“擊舞法多”難以呼之欲出! 顯而易見,祖拿斯 · 洛普斯並不滿足於我在小文開頭所說的,只由一位法多歌手與幾位樂手合作的法多。他要重塑傳統地復興法多,復興曾經流行的“踢踏法多”。“踢踏法多”到底是怎麼個樣子的,我徹底孤陋寡聞,於是,只認為祖拿斯 · 洛普斯等的“擊舞法多”,是一種“創造”、甚至是一種“革命”!而為了“創造”、為了“革命”,不多的演出者(請原諒我沒提舉足輕重的幕後功臣)的專業精神令人佩服之、敬重之。舞蹈與音樂的精準結合,舞蹈動作特別腳步動作的驚人展現,以及或個體或群體坐立起臥的一絲不苟……,都能給在場觀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深刻印象表現在觀聽衆的忘乎所以、難以抑止的掌聲中;最感動人的是在結束時,所有演出者或蹲在或坐在台前時。我無意中目睹到站在座位後的葡萄牙人,他們明顯喜形於色;而在離場時,我還留意到個別比我年齡還大的葡萄牙人蹣跚而行!那說明了,“擊舞法多”得到廣泛支持。正是這廣泛支持,使“擊舞法多”凱旋! 索倫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