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新聞小語)博物館聯動社區傳承文化

    博物館聯動社區傳承文化



    由廿五間博物館共同策劃的聯館展覽“博物館走廊”在大炮台迴廊展出,以響應“五·一八”國際博物館日。澳門這座微型城市,以中西文化和諧共融聞名,但不少居民及遊客,或不知悉小城竟有如此之多、主題各異的博物館。

    本澳的博物館分屬文化局、旅遊局、市政署等不同機構管理,個別部門亦設有自家博物館,部分則由私人企業、團體自行運營。近年多家綜合旅遊休閒企業相繼增設博物館,舉辦的特展內容豐富深邃,各具吸引力,成為非博彩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文化、民俗、宗教藝術藏品以至私人珍藏,包羅萬有,目不暇給。

    然而,由於資源分散、宣傳欠統籌、社區參與薄弱等,限制了各類型博物館文化展示的影響力。如何將遍佈社區的博物館搬到文化舞台之上,互聯提質,使其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以及遊客認識澳門的窗口,須要整合資源及跨部門加強協作。

    遊客形容澳門本身已經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在歐洲部分國家,對博物館宣傳有不少成功經驗,本澳可以借鑒,如由文化部門牽頭,推出串聯各類型博物館的參觀動線;或開發博物館地圖應用程式,整合各館開放資訊、線上預約、AR導覽等功能,並加入社區文化景點、特色老店線路,形成沉浸式旅遊體驗。並讓遊客在參觀博物館後,鼓勵參加任務,前往關聯的景點,完成路線後兌換文創禮品,推動人流從博物館流向社區。

    博物館的展品若具條件,可以“走進”社區以至熱門景點展示,甚至舉辦“露天閃展”,例如非遺的製作、道具體驗等,讓居民旅客零距離認識及感受本澳的文博元素。

    通過系統性的整合與創意傳播,博物館可以成為觸發社區記憶、促進文化推廣的橋樑,讓居民重拾本澳文化主體,亦讓遊客透過展覽認識澳門的“小而美”的文化積澱,使本澳博物館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成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落實國際綜合文旅區規劃,建設高規格的國博文化設施,宜盡快提上日程。



    夏耘



72

鮮花
87

握手
11

雷人
39

路過
7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