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微泓集)玉輦何由過馬嵬?

玉輦何由過馬嵬?



    傳統都以楊貴妃為紅顏禍水,害國殃民,騷人墨客看法可不一樣。李商隱兩首《過馬嵬》最足代表:“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同情的偏向十分清楚。白居易的《長恨歌》又如何呢?

    義山的《過馬嵬》不過站在貴妃立場,嗟歎明皇的懦弱寡情;樂天的《長恨歌》更是質疑貴妃誤國的傳統看法。多年前,我在西安舉行的“唐代文學研討會”宣讀過一篇論文,對《長恨歌》裏面“不見玉顏空死處”一句,提出了新的看法。舊的解釋是,明皇回都途經馬嵬坡,發現不見了貴妃的屍骨,只剩下一所空墳,為下文貴妃仙遷海外神山埋下伏線。這個解釋把句中的“空”字視為“死處”的副詞,即“死處已空”。我認為,這裏的“空”字是形容貴妃之死,“不見玉顏空死處”應解為“找不到貴妃空(冤枉地、白白地)死的地方”。我提出不少理由、證據,因篇幅關係,在這裏不能再臚列了。但當日,我還漏了一條,在這裏和各位補充一說。

    安史之亂,明皇被逼西逃,詩的記述是:“九重城闕煙塵生”,以滾滾煙塵代表動盪、黑暗、不安。亂平之後,禍國殃民的楊貴妃已賜死馬嵬坡,君側已清,天下理應太平,國運該當亨通,再沒有蔽日的烏雲,遑論漫天塵霧了。然而,詩人藉太真,也就是遷升仙山的貴妃之口告訴我們:“回首下望塵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從天際下望,逼玄宗倉皇離京的“煙塵”,並未因貴妃之死一掃而清,長安還是塵厚霧濃,烏天黑地。顯而易見,九重城闕所生的煙塵,不是貴妃導致的,貴妃只是滿朝碌碌無能的貪官污吏的代罪羔羊,她在馬嵬之死是空死,是冤枉的,與國運半點兒扯不上關係。這兩句的前後呼應,如果我們沒有忽略,詩人怎樣看貴妃之死,也就明顯不過了。



    陳永明



86

鮮花
65

握手
60

雷人
78

路過
7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